|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及其特征2           
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及其特征2
论文联盟*编辑。

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及其特征2

隋唐之后,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区的土地开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陂塘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福建建宁府地处福建东北部,府属各县均有水利工程。在明代,蒲城县的陂塘最多,达500余处。其次是建安县252处,松溪县140处,崇安县72处,政和县45处,建阳县41处,哑宁县32处。又如邵武府在明代中期有水利工程427处,灌田1236.94顷。明代末期,工程数量略有增加。终明之世,邵武县有陂塘133处,灌溉面积达827.9顷。其中灌田20顷以上的即有美蓉陂、灌陂、洒溪陂、大陂、饶家陂、神公陂、官田案口陂、鸣山陂、傅家坊陂。泰宁县有陂泉32处,溉田近90顷。建宁县有陂泉111处,灌溉田地165.2顷。虽然此时江南和岭南地区的陂塘规模不大,但其数量确实很大,不容小觑。论文联盟*
  在中国古代所修建的陂塘中,芍陂是最著名的。芍陂是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前后由孙叔敖在安徽寿县主持兴建的中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当时安丰城(今安徽寿县南)一带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而当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孙叔敖组织当地人民将东面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到低洼的芍陂中,并修建五个水门,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通过调节水流避免水旱灾害。后来他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以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可“灌田万顷”。此后,东汉章帝建初八年(83),王景任庐江太守,“驱率使民,修起荒废”,对芍陂进行了修治。献帝建安五年(200),扬州刺史刘馥兴治芍陂以溉稻田。建安十四年(209),曹操亲临合肥,复“开芍陂屯田”。曹魏齐王正始二年(241),邓艾在芍陂附近修建大小陂塘50余处,增加了芍陂的蓄水能力和灌溉面积。西晋武帝太康年间(280一289),刘颂为淮南相,修芍陂,“计功受分,百姓歌其平惠”。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刘义欣为豫州刺史对芍陂作了一次比较彻底的整治。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赵轨为寿州长史,对芍陂再次修治,将原有的5个水门改为36个。北宋仁宗明道年间(1032-1033),张旨“浚淠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中国民族
    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有五大基本
    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
    白亮诚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贡
    白亮诚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贡
    白亮诚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贡
    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及其特征
    古代的水利科学
    浅析古代绍兴水利工程
    古代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