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陶事件始末》法理解读           
《高陶事件始末》法理解读

《高陶事件始末》法理解读

论文联盟wWw.LWlm.coM《高陶事件始末》
  陶恒生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年2月
  10年前曾出版,此次修订再版。“高陶事件”是指高宗武、陶希圣在抗日战争初期追随汪精卫鼓吹“和平”运动,后认识到汪精卫所谓的“和平”运动就是投降与卖国。于是,二人逃离上海,抵达香港,并以二人名义在香港《大公报》揭露汪日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
  
  1940年1月的“高陶事件”,既是一桩涉嫌另立政府抢夺政权的政治事件,也是一桩涉嫌越权外交卖国求荣的法律事件。其主角是34岁的前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配角是40岁的前北大教授陶希圣。但是,事件发生70多年来,竟然没有一位文史学者,依照现代文明社会的宪政法理予以分析解读。日前读陶希圣的三子陶恒生先生补充再版的《高陶事件始末》,该书虽汲取了最近10多年来才公开出版的《高宗武回忆录》、《蒋中正日记手稿》等重要文献资料,但在宪政法理方面也没有取得明显突破。
  这里所说的宪政法理,首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个人生活自由自主、意思自治;甲乙双方契约平等、权责明确;公共领域人人平等、民主公决;国家政权宪政共和、依法限定;国家之间平等交往、大同博爱的价值体系。其次才是以人为本、主权在民、权为民所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程序正义优先于实体正义的刚性体制。对于这样的宪政法理,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此后大半生致力于党化教育的陶希圣,终其一生都是格格不入的。
  1937年7月17日,陶希圣与胡适、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等人一同出席牯岭茶话会,蒋介石在会上正式宣布“战端一开,只有打到底”的抗战决心。同年8月,陶希圣加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侍从室第五组,在组长周佛海指导下专门从事国际宣传。同年9月被聘为国民参政会议员。
  1938年12月18日,在抗日战争最为惨烈的危机时刻,汪精卫依照高宗武、梅思平与日本方面秘密达成的“重光堂协议”和“渡边计划”,离开重庆前往昆明,并于12月19日与陈璧君、陈公博、周佛海、梅思平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