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阳翰笙与川剧界人士的亲密交往           
阳翰笙与川剧界人士的亲密交往
/wWw.LWlm.Com早期,是川剧的繁荣时期,涌现出像廖静秋、周裕祥、袁玉堃、陈书舫、张光茹、许倩云、竟华、杨淑英、张巧凤、晓艇、田卉文等一大批饶有表演个性的演员。他们绝大部分得到阳翰笙的指导、帮助,成了阳翰笙的忘年交。现年84岁的许倩云是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与笔者是同事。这位全国劳模、一级演员,原重庆市川剧团团长、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老大姐一听我提起阳翰笙就两眼发光,神采飞扬。她于1952年赴北京演出时认识翰老,那时仅24岁,演折子戏《评雪》获二等奖。她在排练《柳荫记》(由陈书舫和她担任祝英台一角)的过程中,从动作、唱腔到说白都得到翰老指导。在她心中他仿佛就是编导,是川剧团的人。那次演出结束,翰老邀请她、陈书舫、杨淑英、竟华等一些演员到他家作客,认识了阳夫人唐棣华。夫妇二人把他们当成儿女看待。翰老身边的人都知道,每当川剧一进京,

他就兴奋得睡不着觉,每场演出他几乎都看,像上面所说四大川剧名旦(翰老、田汉等对他们的称呼),每个人演技的优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程度,他都能在会面时给予中肯点评,使他们表演的技巧提高很快。许倩云永远忘不了1955年春去北京演出的情景。在演出间隙,翰老邀约郭沫若先生陪她及陈书舫、张巧凤、王廷芳、晓艇等畅游颐和园,谈艺术,谈人生,亲切融洽,如沐春风。在交谈中,当翰老得知著名表演艺术家廖静秋不幸身患癌症时,为传承名角表演技巧,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积极促成廖静秋主演的《杜十娘》拍成电影戏曲片播演,令廖静秋带着温馨的美好情感离开人世。此事在演员中引起不小震撼。
  50年代,成都川剧院联合团演出著名川剧《九美狐仙》,许倩云担任芙蓉花仙一角,在京演出得到翰老具体指导,获得好评。1992年此剧应邀到平壤参加“四月之春”艺术节,芙蓉仙子一角改由青年演员演出。许倩云随团指导,载誉归来后拟在北京汇报演出。许去阳府恭请翰老亲临指导,想不到已届九旬的寿翁居然满口答应,且兴致勃勃地看完了全场。翰老评价说:“从许倩云算起,这已是第三、第四代芙蓉花仙了。那时,这个戏就作了若干改革、创新,尽管步子迈得大,观众却十分喜爱,不少外地观众,通宵守夜在剧场,等候买票观看。看来,这个剧团现在改革创新的步子,比当年阳友鹤更大些,推陈出新取得了更大成功。这批娃娃年纪小,本事大,很难得。”(陈国福:《阳翰笙与川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