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电影艺术: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           
电影艺术: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
;无厘头”的搞笑喜剧制作,受到网友无情的嘲讽和愚弄。如《三笑之才子佳人》《恋爱通告》《火星没事》《气喘吁吁》《风云2》《隋朝来客》《无形杀手》《皇家刺青》《熊猫大侠》《追影》《花木兰》《七天爱上你》《大胃王》《盗版王》《机器侠》《倔强萝卜》等,津津乐道于影片技术的感官声色之“娱”,却背离了电影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审美理念。事实上,正确的“俗”文化,应该是一种民众乐于接受的、亲切而贴近民众的、充满温情的文化。是体现具有社会普遍性和亲近感的伦理道德、民族精神以及美好人情人性等内容,而不是插科打诨、扭捏作态、平庸低俗、逗人取乐的文化,更不是谄媚民众的低级、滥情的文化。
  在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旗号下,为了迎合某些西方人对东方文明的误读和曲解,有的电影制作者不惜自我殖民化地沉迷和陶醉于在历史中寻找最能激起西方人视觉兴趣的“主题”,最能刺激西方人对神秘好奇的审美“诉求”。于是影片充斥中国历史、乃至今天的专制、落后、野蛮、诡异奇幻、人性压抑的“审美主题”:豪华富丽的宫殿、阴森恐怖的庭院、神奇壮观的湖泊山川、奇特怪异的民俗风物、神秘野蛮的人文景观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凋零破败的村庄,目光呆滞、满身污垢、思绪紊乱、衣着褴褛、变态痴狂的各色人物等,共同拼凑、张贴、组合成这类电影的基本影像。这种自我殖民化的“后殖民主义”表征,虽迎合了某些西方影视权威对“中国形象”的理解要求,一些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奖项,如《左右》《青红》《孔雀》《鬼子来了》《盲井》《十七岁的单车》以及一些武功大片,但“这些影片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将有关中国本土的民族寓言,与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预期缝合起来,建立起西方对中国银幕的认同”[4]。让西方人对今天的“中国形象”更加深了误读和误解。
  四、电影艺术回归精神家园的可能和期盼
  电影文化这一特殊商业产品,决定了我们必须关注它所具有的、表现出来的、对人们情感世界起着潜移默化影响的精神内容,不能只凭经济指标、票房收入进行衡量和评价。早在1923年,中国长城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体育文学与电影艺术的不解之
    论中国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运
    面对技术革新,电影艺术之路在
    秩序感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研
    法国的文化艺术赞助政策及实
    纠客:用科学在电影中“找茬”
    最牛“纠客”:用科学在电影中
    科技对电影产业发展的助推作
    科技让电影栩栩如生
    琵琶艺术演奏中音色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