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端午 |
|
|
端午·端午
“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它又有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诸多美丽的名字。提到端午节,人们都能说出个一二,比如龙舟,比如屈原。不过,从千年历史中走来的端午包含着比这丰富得多的文化内涵。 关于端午的由来有三个传说。第一个便是广为流传的纪念屈原。相传在2300年前,爱国诗人屈原见楚国政治腐败,便积极向朝廷主张联齐抗秦,但楚王不听劝告,反而听信谗言,对屈原进行打击迫害,眼看楚国将亡而自己无力挽救,他在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逆境中于五月初五投湖南汨罗江自尽。屈原殉难后,楚国人民极为悲痛,当地百姓怕鱼虾伤害屈原,便从四面八方划船而来,将用糯米包裹的粽子投入水中。后来,民间便有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以此纪念爱国者屈原。唐代文秀就有《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同情爱戴及对昏君奸臣的鞭挞之情。 第二个传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父母皆被楚王所杀,后来他投奔了吴国,帮助吴王阖庐伐楚。阖庐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即位。夫差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伍子胥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伍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第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只有十四岁,日夜沿江哭号。过了十七天,她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就这样传说神话。 关于端午还有许多其它的习俗。端午在古代,还叫做“女儿节”,这一天是妇女休息和游玩的日子,出嫁的妇女回娘家,未出嫁的姑娘梳妆打扮,结队出游。余有丁在《帝京午日歌》中咏道:“都人重午女儿节,酒蒲角黍榴花辰……” 民间还因为端午节天气变热,百虫活跃,有焚苍术、白芷、雄黄以驱毒虫秽气的习俗,同时,这一天 [1] [2] 下一页 |
|
|
|
上一个论文: 端午节说闽台端午茶 下一个论文: 端午端午,五月当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