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           
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
童行为的道德力量是父母等成人对儿童行为的外部有形控制,如身体的干预和语言的引导。例如,当儿童不自觉地表现出符合道德的行为时,父母便给予语言上的夸奖或物质上的奖励;相反,若儿童表现出不道德的行为则受到父母等成人语言上或身体上的制止。这样,儿童就在外部的奖惩中表现其道德行为或抑制其非道德行为,儿童道德表现的主要力量源泉来自于成人的外部控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身心机能的成熟,儿童的日常交往圈子扩展到学校或社区,交往对象也由家庭成员变成游戏伙伴或同学,这时,要求、纪律、规则等社会性干预逐渐取代身体性制裁而成为指导儿童行为的道德力量,也作为儿童道德表现的指导标准。不久,儿童就根据成人设定的社会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但成人等社会监视不可能无时无刻存在,儿童要真正实现社会化,成为自觉的道德主体,其道德行为必须以自我约束的内部力量来控制。因此,在社会教化和自我调节作用下,儿童将社会道德评判标准内化为自我内在的标准,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一般道德标准。这样,儿童行为表现就实现由外部强化控制向自我内部约束转变,儿童由他律性被动道德主体转变成自律性主动道德主体。那样,通过观察和模仿而习得的道德标准就内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标准,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指导儿童今后的道德实践。整理:WWW.YbAsk.COM 。

  另外,班杜拉也强调,在个体品德形成过程中自我效能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7]它能激发个体的道德动机水平和影响道德归因。道德动机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在面对某一任务时的胜任感和自信心,影响个体活动的努力程度、忍耐力和坚韧性,也会影响个体活动的道德归因。个体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为自身努力的不够还是客观的外在因素是自我效能感在起作用。正确的道德归因对后续道德行为有明显的影响,个体在困难挫折面前将一如既往行动还是选择放弃,这受自我效能感的强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影响。自我效能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它对人类学习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形成的积极意义已得到公认。因此,教育者在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运用适当的赞扬和鼓励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五、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对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彼得·杜拉克点破有效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