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电视连续剧《大敦煌》的复调色彩           
电视连续剧《大敦煌》的复调色彩
特点却一直存在于心头。
  《大敦煌》分上、中、下三部。上部故事的发生时间在宋朝。当时大宋朝廷将一部金字大藏经赐于敦煌收藏,西夏李元昊虎视眈眈,敦煌人要保住国宝,终究刀兵相加,而大藏经也终不知流于何处。
  大乘佛教的最高教义是普度众生,世俗上所能达到的最低水平也是要有利于众生。金字大藏经出现的目的和意义,都应在此。从这个角度看,金字大藏经是宝。但是,就是这部大藏经促成了民族矛盾,成为狭隘民族心理和民族利益的工具,并终究为众生引来了血光之灾。这样,在大藏经上就形成两种不同的声音,在对待宋人的态度上也就形成了对话:大藏经本为宋朝之宝,西夏的李元昊为了一己之利来争夺,固然有可恶的一面,但是宋人的心理又如何呢?佛教的众生是没有民族之分的,大宋的人是众生,西夏的人难道就不是众生了吗?大藏经难道不该利益所有的众生吗?所以,从一个角度看待宋人“守宝”是一个声音,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宋人“守宝”却是另一种声音。
  中部情节发生于清末。清朝积弱,西强窃视,目光投向了敦煌瑰宝。在敦煌宝藏面前,作品中的国人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愚昧无知的人,把所藏经书当作符咒用以驱邪骗钱;第二种是各怀私心的官僚,他们辗转应付,并非为保护国宝着想;第三种是有良知的仁人义士,他们为宝藏奔走呼号;第四种是被政府视为土匪的敦煌人,为保护国宝而死。在情节发展中构成的对话是复杂的,最鲜明的对话表现在对待洋人和国人的态度上:国人的护宝行为极为可嘉,激动人心,然而所护下的国宝命运又如何呢?观众看到的是在愚昧和腐败面前继续遭到惨痛的毁坏;洋人的夺宝行径极为可憎,然而至少还伴有学术上的意义,被夺去的部分国宝在西方文明中却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和保存。这些不同的声音在各种“对话”方式中被表现了出来。
  下部故事发生于民国早期,焦点在中国和日本的矛盾上。一对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不惜断送自己大好的前程而孤守敦煌,日本派人前来刺探试图夺宝,中国的奸商与官僚勾结在出卖和毁坏着国宝,情节就在这些矛盾中展开。那对优秀的画家是完全正面形象,当地老百姓虽有愚昧的一面,但尚可教育,官商勾结是完全的抨击对象。虽然如此,而在整体情节对话中仍存在一些复调色彩,主要体现于对日本人形象的塑造上。日本人的目的是要夺宝,这是反面的。但在整个过程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袁光泽新编电视连续剧《金幡
    戏曲音乐电视连续剧《天狗》
    《景德镇》长篇电视连续剧即
    电视连续剧 下载就要一锅端
    中国电视剧批评维度的建构
    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
    中国电视剧制播模式分析
    中国电视剧的本体属性探析
    中国电视剧新型剧种研发报告
    浅析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