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源流动模型的解构
(一)社会关系曲线的建构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极为重要的概念,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14]
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机制的形成,使得社会成员的利益观念和行为得以展现,“利益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人际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维度”[15].这种人际之间的差序是以自我为中心,即围绕着个人或一定群体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因此,使由血缘关系、伦理维度决定的关系得以维持和扩展的关键,在于关系双方在互动中对彼此占有的稀缺资源的交换和利益的交换。
有人发现,“情感本身也是构成关系亲疏的重要维度,互动双方会因为互动的频繁度及感情上的亲密度,决定自我与他人关系”[16].社会的“差序格局”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不再单纯是儒家的伦理差序,而是包括伦理、情感与利益这三个维度的差序”。[16]
将利益因素纳入差序格局是对差序格局传统意义的修正。但是“伦理”能否作为影响社会关系的必然因素呢,卜长莉对“关系的远近”和“关系的亲疏”这两个概念作出了区分。所谓关系的远近,是指血缘的远近,即在传统差序格局同心圆中所处的位置,这显然是固定不变的。而关系的亲疏,是指往来的频度和感情上的亲密程度。血缘的远近只是作为关系亲疏的一个前提,它会因为双方利益的不同或某方对另一方的期待得不到满足而淡漠甚至疏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近亲亲属都对单亲家庭提供了社会支持。以“兄弟姐妹”关系为例,对于社会支持网内没有兄弟姐妹出现的案例,我都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追问,被访者的回答有两种:“在外地”或“关系不近”。例如,19号户主有一个弟弟,她说:“我们不和,从不来往。生孩子时父亲派他送来50个鸡蛋,他放下东西就走,话都没说。”尽管调查发现,兄弟姐妹的确能提供较多的社会支持,单亲户主也愿意向兄弟姐妹寻求社会支持,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血缘关系使情感亲密更具有可能。血缘关系的远近是影响情感亲疏的一个重要变量,而情感和利益是决定社会关系的两个直接控制变量。用表达式表示为:

figure2curve of relationship of
affect and advangtage
在情感——利益坐标系中,分布在坐标系中的每个点是我们研究主体a 的社会关系网络成员,a 与每个点的连线表示a 与不同网络成员的社会关系,该坐标系与其中的点共同构成了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按照格拉诺维特对关系强弱的界定,从图中可以看出,社会关系曲线在社会网中的位置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强弱。曲线斜率与关系强度呈负相关,即关系曲线越靠近x 轴,关系越强;越靠近y 轴,关系越弱。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提供社会支持,我们研究的社会支持网只是该坐标系的一部分。本研究还发现,单亲家庭社会支持网强网规模占整体网规模的比例平均为80%(略),因此,单亲家庭社会支持网在该坐标系的分布应更接近与x 轴。
(二)对经济资源流动模型的解构
韦尔曼区分了“精确的互惠”与“泛化的互惠”,但他没有涉及社会关系的特点与互惠类型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利用“情感——利益”关系曲线对此予以说明。
关系曲线越是靠近横轴,受利益因素的影响越少,网络成员对互惠交换的需求越低。相反,越是靠近纵轴,受利益因素的影响越多,对互惠交换的要求越高。位于情感轴的c (父母)只受情感变量控制,因此能够实现资源的单向流动。社会关系曲线a —b 的斜率小于a—d ,b 相对于d 的利益需求更少,b 与a 的关系更亲密。所以在经济支持中,b 提供的是馈赠,而d 提供的是借予。
a —c 关系是极稳定的社会关系,a —b 和a —d 较之于a —c 关系则相对不稳定,关系曲线存在着斜率增大的潜在可能性。布劳认为,越是违反交换关系中的互惠义务,被剥夺者就越会倾向于消极的制裁违背规范的人[17].支某的互惠交换正是为了避免这一可能的实现。张其仔总结了在交换关系中,除了市场交换还有网络交换。“网络交换并不否认个人和单位追逐私利,所不同的是,网络交换发生之前,双方都要问一问,‘他和我是什么关系’,根据关系的不同确定交换规则”。[18]b 和d 都同时受到利益和情感变量的控制,因此,a除了偿还d 的借予之外,还要以服务、信息等非物质资源作为对b 和d 的回报,体现为泛化的互惠。发生在a 、e 之间的精确的互惠,是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还上就行了,不用搭人情”。
参考文献
1刘鸿雁。单亲家庭研究综述。人口研究。1998,(3):63
2王世军。单亲家庭贫困问题。浙江学刊。2002,(1):200
3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社会学。2001,(5):26
4white ,harrison c.,where do markets come from,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7
5granovetter ,mark,the strngth of weak tie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
6bi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