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党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周恩来在长期领导全国政协和统战工作的实践中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党际关系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各党派间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平等协商,互有妥协;广交朋友,充分信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周恩来的党际关系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中共统一战线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促进了各党派的团结合作。在当今新形势下认真学习周恩来的党际关系思想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周恩来 党际关系 共产党 民主党派
当前我国党际关系格局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处理与其他政党的关系问题,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两次分裂,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全民族抗日救国的热潮中、在夺取全国政权的艰苦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曾积极团结进步民主党派一起为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开始共同致力于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各项建设。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因政治基础、价值取向及目标结果的一致形成了合作型政党关系,并在非竞争性政治形态下进行党际合作共事与互相监督。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核心之一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和统战工作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周恩来是中共党内与各党派打交道最多、在党际关系上做出贡献最大的杰出领导人。wWw.yBaSk.COM在两次国共合作中周恩来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他还与多数民主党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946年底,周恩来兼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专门负责党的白区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出五一口号后,周恩来亲自安排保护和转送民主党派领导人前往解放区,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一同筹备新政协,共同协商建国大业,初步建立起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的党际关系。新中国诞生后,周恩来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同时,还担任了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一副主席和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主席。他在领导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特别是在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政治环境下如何处理好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问题。在长期领导全国政协工作和统战工作的实践中,周恩来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党际关系思想,其思想的核心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
一、团结合作,求同存异
在筹建人民政协和新中国政权过程中,周恩来充分认识到团结民主党派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发挥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作用。他多次强调:“建设新中国,必须经过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和一切爱国人士共同努力,必须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我们要很好地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团结一切人民力量,来完成这一伟大使命。”[1]周恩来认为:新中国安排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政府机构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的体现。为此,他十分重视各爱国民主党派同我们党长期合作的历史,注意发挥民主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尽量安排他们到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做合适的工作。
经周恩来亲自协调,精心安排,新中国第一届政府成为容纳各党各派人士最多的一届政府,许多民主党派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多被安排进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中。从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最高领导层看,6名国家副主席中就有3人(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是党外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的56名委员中,有民主党派27名,所占比例近50%。政务院中的人事安排也充分体现了党际合作共事的特点。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2名(郭沫若、黄炎培)。15名政务委员中,民主党派9人[2],109位正副部委级领导人中民主党派占了49名。周恩来在这一时期关于党际关系的主张和实践,使民主党派较充分地发挥出了参政党的作用,也显示了共产党在取得全国政权后一种广纳贤士、胸怀坦荡的政治姿态。
1950年4月12日周恩来在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专门就如何处理好统一战线中的四个关系发表讲话,他明确指出:党派有排他性,但是“在统一战线内部则要把各党派的进步性集中起来,要发展他的联合性,使之成为统一的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对敌。”他强调:“处理好党与非党的关系就是要使联合性与排他性结合起来,运用得当,不然的话,便会破坏统一战线。”他还将党际间的团结引申到政府工作中,进一步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在人民团体中,必须贯彻同样的原则,才能同党外人士团结得好,才能带领这个范文大全整理*队伍完成好各项任务。”[3]
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强调党际间的团结合作。他阐明:“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4]
如何确立政党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呢?周恩来认为求同存异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是协商民主的一个原则。首先,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追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大同。他在阐述共同纲领的特点时指出:虽然各阶级的利益和意见仍有不同之处,但在共同要求上、在主要政策上是能够取得一致的,因此各爱国党派组织都要从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去考虑问题,自觉地维护共同性的一面,并积极去扩大和增进共同性的一面。其次,各党派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周恩来告诫党内同志说,我们同党外人士合作就是在共同的大前提下,接受他们的好意见,丰富我们的主张。只要大的方面有了共同性,小的方面存在差别是允许的。在他看来,没有差异的想法反倒是有害的。他曾说过:“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只要还有党派的时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