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公文方案 >> 公文写作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不稳将直接导致中国的国民经济不稳,农村的不稳,也将导致中国社会不稳定。正是基于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18日答记者问时,谈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指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在分析了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后,强调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我们知道,人地矛盾是中国农业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农业中滞留的劳动力远远超出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规模,导致了中国农业生产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因此,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正是基于这一点,朱镕基同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应当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所以,深入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制约因素,从而形成有效的转移对策,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对更高的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可以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
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后,其劳动边际生产率得到提高,从而能提高社会总产出水平。根据社会总劳动力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达到均衡配置时(即最后一个单位的增量劳动力无论是在农业还是在非农业中就业,其边际劳动生产率都相等的),社会总产出达到最大的经济学原理,中国农业中大量存在的绝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即劳动力在农业中边际产出为负值的农业劳动力),和相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即劳动力在农业中的边际产出水平低于其在非农业中的边际产出水平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中就业,将大大提高其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从而大大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水平。loCalhOSt
有关计算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效应,一般可以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12.8%,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正面效应非常显著。可以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中,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逐年得到一定程度的转移,必定在中国经济实现持续高增长的业绩中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为了确保今后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还应当充分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大力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因为,以这种方式推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物质投入,只需对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就业结构作出内部调整。
(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由于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中释放出来,人地关系大大缓解,农民劳均可利用农业资源条件得到改善,使得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上升,随之农民的劳动平均产出水平上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就会得到提高 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大部分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收入中高于维持生存所需的部分,可被用于农业追加投资。当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以后,农民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可用于农业投资的收入迅速增加,农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国际经验证实了这一分析。如日本在1965-1977年间农业剩余劳动力迅速转移的时期,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农民收入大大增加。1965年日本每个农民年收入为14.6万日元。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日本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实现了生活城市化和电气化。1978年,每10000名农民拥有的汽车量达到了65.7辆。
国内的有关调查资料也间接地证实了这一点。据一调查表明,1994年农村中纯农业劳动力的年纯收入为1826元,兼业者为4160元,非农业劳动者则为5200元,三者之比是1∶2.28∶2.85。以劳动日收入计,每个纯农业劳动力每日的纯收入平均为8元,约等于每个非农业劳动力每日纯收入的53%。在非农业劳动力中,外出就业者的平均收入相比未外出就业者的平均收入更高。在当前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采取“民工潮”的流动形式转移、外出就业劳动力与农户家庭经济联系紧密、大量向家里寄钱的情况下,不仅外出就业的民工个人收入得到了提高,而且留在农业中的家庭其他成员的收入也有了提高,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的投入。
(三)扩大非农业利润,加快工业化进程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中就业,可以导致就业竞争加剧、降低非农业的工资支出水平,使得原有非农业部分的工人创造的产出中,工资支出下降,利润份额相应上升。同时,新转移到非农业中就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还会为非农业创造出一块新增利润。非农业利润的增加,将大大增强非农业部门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加快工业化的步伐。
二、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实现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并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它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要受到多方面因索的制约。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中出现剩余劳动力并向非农产业转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劳动力就业领域中作用的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否实现转移,直接决定于社会经济达到了什么样的历史水平,从而是否要求社会劳动力就业结构到达一个相应的高度。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世界各国部门结构的统计分析表明,农业部门劳动力所占的比例对人均收入的上升反应非常敏感,当人均国民收入持续上升时,农业部门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份额迅速下降,而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份额逐步上升。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国的劳动力在一、二、三次产业中的分布将呈现出由正三角形向桶形再向倒三角形的结构变化。这一普遍的规律说明,我国要实现减少农业劳动力、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中就业的目标,就必须努力促进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就业结构高度化创造历史的条件。
(二)产业与技术选择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公文方案:

  • 下一个公文方案:


  • 看了《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文书]中国联通校园迎新计划书
    [计划方案]大学生中国象棋比赛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关于农业发展的工作规划
    [计划方案]乡镇农业服务中心2012年工作计划
    [企划方案]市围绕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代现化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
    [技巧经验]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建设
    [企划方案]农业局离退休员工管理意见
    [合同范本]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合同书
    [合同范本]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租赁合同
    [合同范本]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救助合同(1994)标准格式

    公文写作
    普通公文方案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
    普通公文方案中秋晚会致辞
    普通公文方案政府工作人员演讲稿
    普通公文方案在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上的讲话
    普通公文方案小天鹅:战略调整博弈未来
    普通公文方案基层工商所行政执法现状剖析
    普通公文方案年轻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调查报告
    普通公文方案促进农村发展的长远大计
    普通公文方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
    普通公文方案论WTO与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普通公文方案农村新一轮土地改革势在必行(上
    普通公文方案为企业培训指点迷津
    公文方案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法院工作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法律文书]常年法律顾问合同
    普通公文方案[企划方案]青年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烟草行业两个利益至上论
    普通公文方案[计划方案]创先争优个人计划书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工会副主席事迹材料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论新闻职业道德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科学发展观]森林公安分局学习科学发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09年党员民主评议个人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建党九十周年征文:平凡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政采办论文:政府采购目
    普通范文[规章制度]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投保退保申请书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大学生学期末个人总结
    普通范文[科学发展观]当代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普通演讲[主持词]城管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主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2012年龙年大年初一拜年短
    普通演讲[爱国演讲]纪念“九一八”教师爱国演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在师生元旦联欢会上的讲话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在街道办事处成立揭牌仪式
    工作范文
    普通总结[个人总结]2010年车床销售个人工作总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调整湖北农业和农村经济结
    普通汇报体会[经验材料]村关心下一代典型经验交流
    普通汇报体会[先进事迹材料]与时俱进展巾帼风采  锐意
    普通党建工会[记要]学生营养日主题系列宣传活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煤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普通党建工会[政府政务]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先期核审经验介绍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我对建设公共政府的认识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企业生产班组安全活动计划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县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报告会
    普通公文方案[计划方案]小学春季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