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职业道德所容。正当的办法是竞争,最可取的态度,则是向别人学习,同别人友好,相互谅解和支持,在互帮互学中共同进步。
(四)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源于职业本质、具有职业特征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职业的生命。
秘书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埋头苦干,乐于奉献
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不一样。有些是“有名有利”,赫然于世间,显荣于人前,也有些是默默无闻,却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秘书工作属于后一种。秘书工作是服务,秘书人员的劳动成果往往通过领导机关、领导同志的工作实绩体现出来,不能独立显示自身的成绩。秘书工作机密性强,许多工作,秘书只能埋头去做,不能公开宣扬。秘书工作具体又繁忙,无论是管理文件,组织会议,还是起草公文,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很少出头露面,留名得利。这就要求秘书人员自觉发扬为事业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邹韬奋先生说得好,“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的人多得他的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秘书人员应当以此为座右铭。
为事业而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从哪里来?来自党性,来自对事业的忠诚,来自伟大的社会责任心。这种原动力,是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和保证。
2、严守纪律,克己奉公
秘书人员必须信守本分,自觉地遵守纪律。当领导人拍板决策后,当领导人交代意图后,必须按领导人的意图行动,有政策可循的事,一定要按政策办事。不可自行其是,越权行动。同时,按规矩和职权办事,不得伪托领导之意,假冒领导之名办事,更不能盗用职权谋私利,营私舞弊。
秘书人员应当自觉做好保密工作。保密既是纪律,又应是自觉的行为和良好的习惯。秘书人员知密度很深,既是保密重点对象,又是窃密重点对象。秘书人员的保密守则是:不该看不看,不该听不听,不该说不说,不该写不写。不在公共场所、私人通信中涉及机密,不在亲属与朋友面前谈论机密。
3、谦虚谨慎,平等待人
秘书人员身居中枢,上接触领导,在领导成员中周旋协调,下接触各方各界人士和群众,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始终做到正直、公允、谦虚、平等。
秘书人员向领导汇报工作要实实在在,不可弄虚作假;评论干部要实事求是,不可挟私褒贬;在领导成员之间协调、传话,不可涉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可左右倾斜,更不允许拨弄是非、挑拨离间;领导人开会、谈话时,如果自己在场,除了必要的问话,不可多嘴多舌。这是道德准则,也是*纪律。
秘书人员对下不可蛮横跋扈,盛气凌人。狐假虎威。要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有自知之明。
总起来说,秘书要*上可靠,思想上敏锐,工作上勤奋,学习上刻苦,作风上严谨,还要有较高的*和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各项工作。
三、秘书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与联系的关系。世界上只要有两个人,就必然产生人际关系。
人们活在世界上,每天所面临的,无非是处理两大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际交往的必要性。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往方法的正确与否往往影响工作的成败。美国*教育家戴家·卡耐基在调查了无数的明星巨商、军政要员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许多研究证明,因为缺乏技能而失业或无法开展工作的人数要比缺乏与人相处的能力而失去工作的人少得多。无论从哪方面看,处理好人际关系都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应主动地、积极地培养交际的能力。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种:
1)空间距离因素。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位置的距离越小,越容易形成彼此间的密切关系。因为空间上的邻近不仅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机会,而且可以很快满足自己多方面的愿望,如社交的需要,信息的获得,生活的关照等。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这个道理。最后,邻近的人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处好同邻近人的关系,对于自己的身心发展和工作、学习的进步都有重要的影响。
2)交往频率因素。空间距离固然是人际交际的客观条件,但它并不决定人们交往的频率。有些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些人虽远隔万水千山,仍书信不断,关系密切。这说明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相互接触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加深相互间的印象和了解,形成共同的经历、共同的体验和共同的语言,产生亲密感。
3)类似性因素。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假若存在某些类似性(如年龄、性别、籍贯、经历、学识、职业、地位、态度等)因素,就会对相互吸引产生很大的作用。社会心理学证明:人们喜欢态度、信息、价值观和自己一样的人,最好的朋友大多是和自己志同道合、志趣相同的人。
4)互补性因素。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喜欢主动支配他人者和期待别人支配自己者在一起能相得益彰;脾气暴躁的人易和脾气随和的人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会结成亲密伙伴。这是由于双方在气质、性格上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可以说,互补吸引是人际吸引的实质所在。其他人际吸引因素,最终都是需要的互补。
5)个性品质因素。现实的人际关系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互动的结果。优良的个性品质如真诚、热情、有能力、大公无私、见义勇为、兴趣与爱好广泛等都会导致人际吸引,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6)仪表因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丽的仪表包括端庄的容貌、优雅的举止、翩翩的风度、时兴的穿戴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