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相结合。要根据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实际需要,对农民带动能力等情况,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对省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综合开发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通过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最近,根据国家农发办要求,确定了30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批企业是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能够带动农民致富、与当地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成长型、出口型龙头企业,已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范围,将逐步加大扶持力度,****年计划投资4000万元财政资金重点支持这些成长型企业发展。土地治理项目也要积极为龙头企业配套建设生产基地,按照企业发展的要求,帮助其建立生产基地,改善基地条件。允许符合立项条件的企业直接承担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企业自己的核心生产基地。鼓励有技术、有能力的企业直接承担项目区相关产品的品种技术推广。允许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项目主体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优势产业明确、经营管理规范,与会员建立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可以优先扶持。
(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近几年我们扶持的一些农业龙头企业,重形象、守信誉,在农产品市场出现波动情况下,也能与农民兑现订单,没有将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民,与农民真正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为项目区农民增收作出贡献。但也有一些企业并没有与农民建立真正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综合开发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项目财政资金的投入及补助,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对这类带动农民的企业,今后还可以探索采取贴息、补贴、投资参股等灵活多样的扶持方式给予扶持。
(三)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做响农产品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所在,农业综合开发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做响自已的品牌。可将无偿投入中的一半以上的资金用于企业技术研发。建立对农业龙头企业考核、激励机制,对项目建设质量好、项目效益高、还款及时的企业实行连续扶持、重点投入的政策,并授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牌子。积极组织产品推介和品牌宣传工作,促进产销衔接,帮助企业做响品牌、做大规模。今年将举办"农业综合开发产品展示展销会",各市县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对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档次、较响品牌的优质和特色农产品,可采取统一标识的办法,集中推向市场,扩大农业开发产品影响。
三、继续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再创农业综合开发新特色
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工作的重点,应服从服务于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这个中心,根据全省16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品种、技术引进推广力度,抓好示范带动,搞好科技服务,不断探索科技开发的新路子。
(一)继续抓好科技示范项目建设。近三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建设了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其中已经建成的国家级科技示范项目有5个,省级科技示范项目有10个,这些项目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进步、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国家农发办今后不再单独设立科技示范项目,这并没有否认科技工作的重要性。我省要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工作,对建成的科技示范项目各地要尽快开展项目后评价活动,总结项目建设、管理的经验教训,推进科技示范项目深化经营管理机制改革,促进这些示范区良性发展,持续发挥效益。对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科技示范项目要进一步明确项目的功能定位,围绕省政府确定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突出选择一个产业作为示范的重点,按照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链式开发示范,着重解决制约全省农业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品种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竞争力。对已建成的和在建的科技示范项目,省级还将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开展观摩学习活动,交流经验、开拓视野,取长补短。对管理经营机制好、示范辐射效果佳,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有关标准,可考虑授牌,推动科技示范项目持续发展。
(二)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推广科技成果。围绕区域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紧密结合项目的申报和实施,重点推广产业化发展的种子、种苗、畜禽良种,设施农业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优质高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以及农产品保鲜储藏技术等。省级每年定期收集有关科技单位的新品种、新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编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指南和目录,明确推广的重点内容、区域和要求,帮助项目建设单位与科技单位有效对接。市县开发部门,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年度计划编报中,要根据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指南和目录,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的指导,组织编制好项目的科技推广计划,确保省级重点推广的品种和技术等内容纳入计划,资金得到保证。
(三)加强项目区农民技术培训。紧紧围绕推广的品种和技术,围绕基地建设和企业产品开发的实际需要,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专业农户、农业企业经营者以及一般农业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造就一支合格的产业发展队伍。要围绕省政府组织实施的"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各种所有制成份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组织在项目区为农民开展优质稻米和特色蔬菜等产业发展的技术培训。省级每年组织专项科技培训活动要达到3次以上,市、县也要有针对性开展技术示范和现场培训活动。
四、着力创新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农业综合开发活力
机制创新是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实践,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今年全省将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开展项目法人制试点;开展经营性开发试点;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激励机制。
(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