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能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安娜李·萨克森尼(saxenian,1991),从社会网络和创新的共享文化角度,对网络在硅谷的形成、发展和持续繁荣中的作用作了开创性研究,她在研究报告《地区优势》中指出,硅谷的成功得益于区域内大大小小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形成的区域创新网络。capello(1999)认为区域内的行为个体在网络联接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集体学习,促进区域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进而实现企业的空间集聚和新产业区的持续发展。我国学者王缉慈、盖文启开启了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的先河,并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在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总和。
由此可见,区域创新网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日益被普遍接受,并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他们对于区域创新网络的结构及其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区域创新网络的系统结构及创新能力形成。
2区域创新网络系统及构成要素
2.1区域创新网络的系统观
区域创新网络是一个网络组织系统,具有系统特性。盖文启(2002)认为,广义的区域创新网络就等同于区域创新系统。因此,从系统角度来看,区域创新网络就是一定地域中由不同构成要素及其之间关系组成的创新网络系统,具有创新系统特征,即是众多创新系统(如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和集群创新系统等社会经济系统)的一种形式。区域创新网络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各创新行为参与者在一定创新环境下,相互合作所形成的促进创新和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创新系统,即区域网络中各个结点(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企业、用户和相关企业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知识流、创新价值链、竞争合作等模式实现互动。lOcALHost支持网络系统由区域基础设施、代理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知识系统等组成,它们不仅为网络成员企业提供格式化的、一般性的科学知识,还负责协调网络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结和支持。环境网络系统由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规制、外部市场关系、历史文化传统等几部分组成,它是区域创新网络所处的环境系统,是区域创新网络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区域创新网络三层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机理与创新能力形成
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三层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概括为:核心网络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体,在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支持网络系统或者直接从事创新活动,或者通过为核心网络系统提供新思想、新知识、人才、资金以及技术成果转让和技术扩散的方式来推动核心网络系统的创新活动或与之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是典型的合作创新模式。环境网络系统或通过各种政策法律制度为支持系统和核心系统营造适宜的创新和居住环境,或直接通过有关规制的建设,或通过其他间接的作用方式(如文化和人际关系),影响着核心系统的行为和相互联结方式。
同时,这三层子系统之问是相互耦合和相互增强的,如图3所示j。支持系统为核心系统提供人才、创新源、资金及合作等,大学与科研机构科研实力越强,科研成果越多,以及中介机构的纽带作用有效发挥,就会企业创新带来莫大的支持;反之,企业发展越好,企业知识、技术水平越高,就能对大学等形成反哺作用,增强大学及科研机构把握市场的能力。环境系统与核心系统和支持系统的关系也是如此,核心统和支持系统是深深根植在本地的文化环境中,适宜创新和发展的环境有利于吸引人才,促进创新活动;反之,企业发展的好,可以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改善环境,高校的发展也会为环境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力及渗透力。

5结语
区域创新网络是由不同构成要素之问的关联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系统,分析其系统结构是为了更深入研究其创新优势,最终目的是为了探究创新网络对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网络系统是由核心网络系统、支持网络系统和环境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三层次结构为主体间的集体学习提供比较完整的学习渠道,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渠道间的互动,为整个区域学习机制提供了完整的画面,也为区域创新网络建立和完善集体学习机制提供了思路。区域创新网络中各个行为主体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着,而是通过相互间的学习机制使区域网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提升区域的竞争力,有效地促进区域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本研究说明区域创新网络的培育除了构建发达的核心网络、支持网络和环境网络外,更重要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问必须相互耦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这一有机整体必须植根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即要培育有地方特色的创新网络。只有将区域创新网络提到系统的高度,并具体分析其系统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才能为区域创新网络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有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