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简历文档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变迁           
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变迁
   


【 标 题】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变迁
【 作 者】龚效
【 正 文】
  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统计界长期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二十几年来,我国统计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不断推动了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发展。评价工业经济效益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合理选择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二是科学确定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回顾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发展历程,无不是围绕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而逐步完善的。
  早在1975年,我国就制定了工业企业八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统计报表,1977年决定采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流动资金、成本、利润和劳动生产率8项指标来考核地区、 企业经济效益。但当时是分别用这些指标来反映各地区、行业和企业不同侧面的生产经营技术状况,只能得到各单项指标的水平和变动幅度,无法形成有关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概念,特别是在一些指标良好,而另一些指标恶化的情况下,更是无法说明经济效益到底是好是坏。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效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982年,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包括工业总产值和增长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计划完成情况,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主要工业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率,工业产品优质品率,万元产值消耗能源和降低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增长率,工业企业上缴利润和增长率,工业企业产值利润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和加速率,工业企业产成品占用资金和降低率,可比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人员和降低率共16项指标组成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效益这一综合性概念的主要方面,较好地防止了单纯追求某项指标的偏向,但内容繁杂,难以用来综合评价。为了解决综合反映经济效益总体情况这一问题,又规定从上述16项指标中选取10项,通过报告期数据与基期数据对比,将改善的指标赋10分,持平的指标赋5分,退步的指标赋0分,将相应的指标同所得分数相乘后加总,可得报告期经济效益总分数。将报告期经济效益总分数除以按同样方法计算的前期经济效益总分数就可得到工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这是我国第一次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尝试,迈出第一步是可贵的,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没有解决。这一是将各项指标平等相待,没有考虑它们的内容及其重要性,也就是没有规定其应有的权数;二是按照各项指标的变动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结果往往出现基础好、水平高的企业或地区由于指标改善的难度大,其经济效益分数低于基础差、水平低、指标改善相对容易的企业或地区,出现“鞭打快牛”;三是没有对各项指标的改善和退步规定适宜的区间,结果改善10%是10分,改善15%也是10分,反之退步指标也是如此,赋分方法过于简单。由于存在以上问题,该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使用时间不长。
  1991年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后要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为了纠正片面追求产值、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1992年初,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和国务院生产办又联合下发了有关改进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的文件。这次改进制定了包括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和净产值率(后改为增加值率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农林院校《政府经济学》教学
    北京城市经济战略摇摆会带来
    低碳经济战略下环境服务市场
    基于SCP模型论企业经济战略的
    国外低碳经济战略分析及启示
    中国经济战略转型与期货市场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
    加强能力建设创新工业统计
    西柏坡公路隧道工程太阳能照
    试论经济型数控车床典型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