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简历文档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繁荣从何而来——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的分析           
繁荣从何而来——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的分析
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所以无法成为跨国公司的紧密成员。因此,发达国家大企业到中国去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自己设立卫星厂,以降低制造成本、到海外销售,而是看中了中国潜在的市场,准备在中国站稳脚跟、长期发展。 
   这些西方大企业若到中国设厂,其多数产品是国际知名品牌,销售上必然走中高价位路线,瞄准的是购买力强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市场,竞争对手主要是生产国内名牌的国有企业。一旦外资企业在中国投产,立刻就会与国有企业争夺市场,对苟延残喘的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既需要外来的资本和技术,就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那种只想买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愿让出市场的天真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外资大企业在中国开拓市场是消费者的福音,但必然会挤占国有企业的国内市场,使国有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一家国有企业通过合资完成技术升级、产品换代、产量翻番之日,就是同行业多家国有企业产品滞销、亏损扩大、面临破产之时。这样的竞争基本上是公平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在竞争中的失利来源于其运营机制的失败,但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陷入困境,则是*家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他们必然会向国有部门这个压力集团让步,设法多保护国有部门。 
   中国的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常常低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复杂性,刚承担了几年为外商出口加工的任务,就自以为是地提出要自创国际名牌、打进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一决雌雄”,这类想法过于忽视全球化商品链组织协调过程的难度。一个中国的企业要从“世界型工厂”的一个“车间”,翻身变为主导某个全球化产销商品链的跨国集团,必然要经过相当漫长的过程。政府对这个成长过程基本上帮不上多少忙,少帮倒忙就是贡献了。 
   从九十年代下半期开始,中国就面临着引进外资上的两难困境:既需要发达国家的大量外资来推动新的经济繁荣,又害怕国有工业被挤垮。如果多保护国有工业、设法引导限制外资的投资方向,就会减少外资引进数量,无疑是打击开发区和房地产业的前景,阻滞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堵住可能的经济繁荣之门;如果设法推动一轮新的引进外资高潮,中国有可能迎来一次短暂的经济繁荣,但随着外资大企业逼垮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不仅造成直接的*社会压力,而且使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相对收缩,结果减少中国市场对外资大企业的吸引力。在这个两难困境面前,中国的东部地区会是扩大引进外资的得益者,所以这些地区的地方政府满怀希望地盼望着又一轮外资引进高潮,以便维持当地的经济繁荣;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是既希望能从引进外资中获益,又害怕本地没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被挤垮;而中央政府则更担忧国有部门颓败之势引起*社会后果。这个困境无疑会滞缓中国吸引外资的进度。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引进外资大企业可以增加供给,但也会抑制需求,因此本身具有自我抑制效应。因为,在一个时期内外国大企业资本进入的越多,国有部门的萎缩就会越快,而这最终会导致城市消费市场的相对萧条,结果减少下一个阶段进入的外国大企业资本。在这种收敛的、而不是发散的过程中,外资大企业的引进数量、其产值的增长不会循着加速度的轨迹越来越快。因此可以预见,今后再出现九十年代上半期那种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高潮的可能性较小,也很难指望再依靠这样的投资高潮产生又一轮经济繁荣。 
   在经济发展的观念上,存在着更大的误区。在眼下的中国,五、六十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流行经济发展观念仍然有相当大的市场,甚至清末张之洞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类的主张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论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房地
    繁荣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立法论视野下的中国民法学:兴
    “共同发展”:中俄走向繁荣
    “共同发展”:中俄走向繁荣
    启动市场从何入手--近期财政
    农民致富增收的文章从何处落
    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
    治理利益驱动从何处入手
    银行工作汇报:强化服务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