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较少的社会资源,却创造了较多的社会财富,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障碍,如何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壮大自己的实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企业的发展,现从内外两方面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一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现状
一)外部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在深度和广度上把社会分工、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组织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过去的企业产品生命周期长达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企业凭借同一产品的大量生产所形成的规模经济,就可获得稳定的发展。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产品生命的周期越来越短。一些高科技产品更新的速度之快,甚至连准备大规模生产的时间都没有。“灵活性”取代“稳定性”、以“快”制“大”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速度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钱伯斯(思科的首席执行官)曾说:“现在已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馒鱼。”谁拥有了速度优势,谁就容易抢占市场先机。
二)内部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生长的外部环境决定了其企业自身的现状,其内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员工素质普遍低下,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不管是企业老板,还是打工者,绝大多数都是放下“锄头”上“机头”的农民,他们缺乏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质量水平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低。loCaLhOSt
第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所谓营销理念,许多中小企业思考的经营出发点都是自己的产品、产品所适应的消费者、产品需要的促销手段以及组合等等。也就是说,他们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以产品为导向的。这种经营指导思想在短缺经济时代非常实用,然而现在每一个行业都已进入过剩经济时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研究产品开发方向,根据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去设计产品和包装产品,而不是拿着自己已有的产品去找消费者。浮躁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片面强调一个营销要素的作用而忽视整个营销要素的组合。中国近几年有个现象尤其值得重视:越是不成熟的市场,企业就越爱追捧大规模的广告效应,想单靠广告催生出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巨无霸名牌企业。目前,很多发展中企业幻想着单纯依靠巨额的广告迅速砸开一个市场,捞得一桶黄金。
然而,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广告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打响一个品牌,也可以毁灭一个品牌,既可以让一个品牌迅速膨胀,也可以让一个品牌很快萎缩。实际上,时至今日,许多单靠广告起家的品牌几乎都已经沉沦下去,成了昨日黄花。在一个品牌竞争日趋明显的时代,作为发展中的中小企业,不能再抱幻想,而是要重视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因为广告只是营销组合中的一个要素。如果纯粹依靠广告发展起来的企业,更需要理性分析广告投放,理性看待广告的促销效果,迅速实现营销组合的转型。
第三,资本结构单一,大部分企业走的是一条自我积累式的发展道路,很少有负债经营,基本上是利用企业自身利润实现滚动发展。但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少不了金融的支持,单一的资本结构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急需的资金。
第四,管理水平低下,企业主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严重存在。由企业主总管一切,是中小型企业运作的常见模式,但由于企业主的能力、精力有限,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个人独断式的决策往往导致企业误入企图。中小企业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凭经验和直觉去感觉和把握市场。对于还没有做大的企业,凭借主要人员长期的市场经验积累去感觉市场和把握机会,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和企业业务不断延伸,经验和直觉的局限性就逐渐显露出来。这时,就要求我们发展中企业的决策者们及时调整策略,借助专业的市场研究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市场研究,以市场数据来研究消费者新的消费心理特点和消费行为特征,从而理性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发展中企业是禁不起折腾的,往往一个错误的市场判断,就可能导致企业爆发危机。为了尽量减少判断失误和决策失误,借助于专业的“外脑”来增强企业理性的把握能力。
二 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一) 宏观战略
首先,要从宏观上来看待企业的发展,寻求有利的地理环境,实行产业群战略。在产业的选择方面,应该考虑到选择大的需求方向中的细分领域,要是具备一定空间的、并容易被市场接受的具体需求方向;竞争相对较小,强手不多,没有强手最好;要对应自己是先操作短平快项目捞金,还是立足长远做品牌产业的思路;自己有足够资源和能力进入的细分领域。当然,有时也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当大家都集中在热门的、有大需求的市场领域,而另一些相对较冷但需求现实的市场,尽管可能空间有限,但如果没有多少对手,自己进入仍然大有作为的话,也不妨去满足这部分市场的客户的需求。因为在一个市场空间较小的细分领域一旦对手少,从一个侧面来说也就意味发挥舞台大,小市场实际不小。
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宏观上来实施企业群的战略,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第一,中小企业可以充分运用企业集群中的信息集聚效应,譬如市场信息、资金信息、政策信息。人才信息等减少集群内企业的搜寻成本。
第二,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相对稳定与熟悉的关系所形成的隐形契约关系,企业的每个定单都能很方便地在企业集群内找到合适的委托生产者,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企业之间的契约成本与监督成本等;同时,由于集群内完整的产销链与隐形契约关系的存在,将大大提高集群内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金周转率。譬如,有些企业不需拿出任何周转资金,而是利用上下游企业的赊帐来计付加工费,最终大大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第三,分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将大大弥补中小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劣势。分工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命题,报酬递增取决于分工的进化。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