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党先进于其他政党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科学的理想信念。因此,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工作。
科学的理想信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圣经”
党的理想信念究竟是什么?我们通常说,党的理想信念就是实现社会主义、*主义,但这仅仅反映了理想信念的一个方面。党的理想信念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核心价值观,如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包含了党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等等;二是策略层面的内容,即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内容,比如,对不同历史时期,特定国家内的社会发展道路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党的纲领路线,等等。LocAlHOst
这两个层面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又构成了党的指导思想最主要的内容。因此,理想信念与党的指导思想是不可分的。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对于政党来说往往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本身是科学的,那么就具有悠久的生命力,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产生作用。二是这种核心价值观如果被社会多数人认同的话,就意味着党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相容的。那么,只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党的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就有可能、有机会长期存续下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西方政党历史悠久,其策略层面的内容变来变去,在政策上有趋同之势,但其核心价值观可以持续一二百年不变,如自由、民主、人权等等。如果那些政党放弃了这些基本信念,就会被社会主流所抛弃,就不可能执政。而那些放弃了原有核心价值观的党,重新确立的指导思想也是向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靠拢。
对于中国*党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独有的理论优势,是赖以存身立命的科学信念,放弃了这面旗帜,就意味着*党自身不必存在了。当然,在说到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时候,需要指出的是,党的理想信念并不是万古不变的“圣经”,党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也是逐渐加深的。比如,社会主义的目标是长期坚持的,但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深化的。
第二个层面的内容,即策略层面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发展规律在具体历史阶段的体现,这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加以发展。这一层面的内容与核心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科学的信念、方法论作指导,能否正确认识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发展规律,能否确立正确的纲领路线,就带有偶然性;而没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策略层面的发展变化,那么,对于终极目标的认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就会变成“圣经”。这两个层面的内容缺一不可,但二者不能搞混。前苏共在理想信念的问题上留给我们的教训,就在于先是以僵化的态度对待应当与时俱进的内容(如对形势的判断,几十年间一成不变地宣布资本主义进入总危机,同时过高地估计了本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等),后又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能否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党的理想信念,党的理想信念本身是否科学,对于政党来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的确是一个关系到党的生命的问题。
确立理想信念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是同步过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对于党员来说同样如此。从理论意义上讲,党的理想信念通过教育灌输,可以内化为党员个人的追求,转变为党员的行为。从实践来看,也有不少这种例证。但一般来说,这种内化的过程是复杂的,思想教育的成果最终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社会存在与受到的教育有反差,那么,教育的成效就会受到冲击、抵消,也就难以内化为个人的追求。
在中国当前的现实中,社会主义市场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