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重庆三峡库区旅游就业潜力与开发策略           
重庆三峡库区旅游就业潜力与开发策略

  [ 论文 关键词]三峡库区 旅游 就业 优势 策略

  [论文摘 要]重庆三峡库区资源人口承载力不足,移民和就业压力大。而旅游业具有促进就业的优势,且旅游就业特征与库区劳动力需求特征相适应, 发展 旅游产业是解决库区就业问题的最佳途径。应从思想、规划、组织、投入和服务上开发旅游就业潜力。
  
  
  三峡库区包括重庆市和湖北省的23个县市,重庆三峡库区包括万州、涪陵、丰都、奉节、巫山等19个区(县)。重庆库区内区县的 自然 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 发展滞后、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严峻,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是对重庆构建“一圈两翼”经济圈,实现重庆城乡统筹战略的严峻挑战。寻求重庆库区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突破口是实现重庆整体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 。
  
  一、 重庆三峡库区的资源人口承载力与就业压力
  人口承载力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资源、生态、环境在保障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所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人是承载力中的承载对象,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土地自然资源和由各种资源转化而成的经济资源。
  重庆师范大学吕兴霞、裴家常对三峡库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2001),重庆库区土地承载力为510,41万人,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的差值容量为-148,12万人(若差值容量为正,则说明土地资源尚有宽余;若差值容量为负,则说明人口超载),即土地人口超载-148,12万人,占重庆库区总人口的22, 49%。这意味着按淹没线上土地资源,库区内不能做到自我平衡,需要开辟另外的人口容量来解决这148, 12万人口。
  重庆工学院唐德祥等从重庆库区经济发展指标上分析了库区经济人口承载力(2007),分析认为,“十一五”期间重庆三峡库区经济人口承载力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且从2006-2010年超载趋势日益加强。并预测2010年,库区劳动力过剩将达156,75-221,91万人。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三峡重庆库区土地资源和经济状况都难以承载现有库区人口,库区人口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形势十分严峻。虽然重庆市移民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年底,三峡重庆库区累计移民94,36万人, 农村 生产安置人口37,37万人。但产业空心化问题、移民就业和移民回流问题依然困扰着各地政府,如何通过发展经济,解决库区人口就业问题以逐步实现城乡统筹,成为库区各地政府的首要问题。
  
  二、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促进就业优势
  三峡库区具有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就业增长的优势和广阔前景。
  首先,旅游业本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消费是一种即时服务消费,具有不可储存性的特点,如导游员的讲解、客房餐饮的服务等,这种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组合产品,这种组合产品是满足旅游者吃、住、行、娱、购、游各种活动的所有商品的组合。这些产品组合或者是即时服务型(如导游)或者手工生产型(如旅游工艺品加工),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其次,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形成的多个产业边缘组合行业,直接涉及旅行社、饭店、 交通 运输、零售餐饮等多个行业,间接带动农业、采掘、食品、纺织服装、木材造纸、 金融 、保险业、娱乐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旅游行业发展会对这些相关产业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从而创造庞大的间接就业机会。据测算,其直接就业对相关产业带动的旅游就业乘数为1:3-5。
  第三,根据不同行业就业增长的比较,旅游业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具有促进促进就业增长的广阔前景。
  自1996年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据WTFC/WEFA预测,从2000-2010年,旅游业的直接间接产值将占世界GDP的11.7%,并将提供2-2,55亿个就业机会。2002年,我国旅游核心直接就业规模达到800万人,综合就业达到4400多万人,占到全部就业的5.1%。旅游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核心,对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业服务等密切产业就业贡献分别为35%、24%、26%和19%以上。在我国20世纪最后10年第三产业新增就业的7740万人中,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到38%。

  三、旅游就业特征与重庆库区就业需求
  旅游产业的行业就业具有季节性、容量大、门槛低、领域宽、方式灵活等特点,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需求,在促进三峡库区农业人口、下岗职工、妇女和新增劳动力就业方面,是效果最好、成木最低、返贫率最低、受益而最宽、拉动性最强的行业之一。
  (一)季节性特征适应农村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现状。由于旅游的季节性较强,旅游就业呈现季节性和兼职工作特点。因此,在许多发达国家被认为是提供最低工资的“低保”工作,而不是传统产业提供“正常生活的工作”。这种情况使城市劳动力很难建立就业安全感,员工与 企业 之间难以达成长期契约关系。而农民属于自由劳动者,有条件的农民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兴办“农家乐”、加工和消费旅游商品等多种方式,为旅游者提供有特色的旅游体闲服务,实现季节性就地就业,不仅找到了致富门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的势头,减轻了城镇就业的负担,对乡村而貌改善发挥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通过发展旅游脱贫的人口达到600多万人,占全部脱贫人数的10%左右,在扶贫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上发挥了突出作用。

  (二)容量大特征适应库区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库区大量剩余劳动力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利用一、二产业增加投入来消化,只有依靠 旅游 业的快速 发展 及其对劳动力的渴求来解决。2007年末,重庆全市直接从事旅游的从业人员25.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6%。与之相联系的间接从业人员已达125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TBM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工程中
    重庆邮电大学感恩节活动策划
    浅析重庆市渝北区发展低碳经
    SWOT视阈下的重庆体育旅游资
    三峡库区反贫困与建设小康社
    以乡村旅游构建三峡库区新农
    浅析重庆公租房模式
    重庆市区县旅行社联合经营模
    重庆市区县旅行社联合经营模
    重庆民营影视制作产业发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