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           
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
考虑与血瘀有关;喘咳病人经常法久治不效,当考虑是否与寒气瘀滞有关;腹满多为气滞所致,但如腹部饱满而坚、压痛明显当考虑瘀血;老年患者气血运行缓慢常可致瘀,补益治疗中常佐以活血化瘀之品,有瘀化瘀,无瘀者则可行补气药之滞。
   
  综上所述仅为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方法之概述,其在临床中随证施治,多有变方,且具有佳效,仅加以举例,与同道共享。

  3  典型病案
   
  患者,男性,37岁,初诊日期2006年9月6日。于2006年4月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增高PLT628×109/L,5月23日在医院查骨髓涂片结果提示血小板增多症。5月26日始服羟基脲0.5mg,bid,量最多时1.5/d,服药1个半月后查PLT190×109/L,7月17日自×109/L,7月2

2日查PLT218×109/L,遂服羟基脲0.5mg/d,逐渐加量。于8月17日查PLT620×109/L,改服羟基脲1.5mg/d,8月23日停服。4月16日查B超示脾肋间厚44mm,脾肋下30mm。刻下症:劳累后疲乏,纳可,二便调,舌暗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辨以肝火内郁,瘀血内阻,治以清肝活血,方以龙胆草10g,炒栀子25g,黄芩15g,柴胡10g,生地20g,车前子15g,当归10g,黄柏10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0g,水蛭8g,泽泻15g,三棱、莪术各10g,白芍15g为主加减。五诊时(服药1.5个月后,),已停服羟基脲40余天,服中药后每周查血小板,稳定在380×109/L以内,未出现停服羟基脲后的反跳现象。仍以上方为主加减。10月25日来诊时,查PLT升至400×109/L以上,并逐渐升高(500~600)×109/L,最高时为619×109/L,患者无特殊不适,查舌紫暗,舌边有瘀斑,舌下瘀络明显,苔黄腻,脉弦细。2007年1月中旬始,梁教授辨以血瘀内阻,兼有肝火内郁,治以活血化瘀,兼以清肝为主,方以抵挡汤为主,加减,方用:水蛭粉10g分冲,土鳖虫25g,生大黄15g、,桃仁20g,黄芪15g,牛膝20g,桂枝3g,夏枯草25g,红花15g,栀子6g,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至3月28日查血小板计数为328×109/L,继续以上方为主加减。4月11日血小板增至541×109/L守方继服,两周后复查血小板计数为400×109/L,继续服用上方,其后服药至8月中旬,血小板计数保持在(279~355)×109/L,继之间断服药,偶因感冒血小板计数升至400×109/L以上,至2008年初查血小板计数为380×109/L,每周服药3剂左右,患者无明显不适,舌暗红,瘀斑已消,黄腻苔已除。随访患者,已停服中药,病情稳定,未再出现反复。
   
  按:此例患者,梁教授初以清肝为主,佐以化瘀,病情得以控制,停服羟基脲亦未出现病情反复。虽有效验,但其后病情不稳定,梁教授认为久病不愈,恐为入络之疾,且患者有癥积之表现,舌脉亦见瘀血之象,虽未如柯琴云有“善忘者,血不荣、智不明也”。但瘀血之征兆亦明确有之,此时“非至峻之剂,不足以抵其巢穴而当此重任,故立抵当汤。蛭虫之善饮血者,而利于水。虻虫之善吮血者、而猛于陆。并取水陆之善取血者以攻之,同气相求,更佐桃仁之苦甘,推陈致新,大黄之苦寒,荡涤邪热,故名抵当也。”守方治疗,瘀血之象得除,终至病情稳定。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