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论《桃花源诗并序》的理想美           
浅论《桃花源诗并序》的理想美
人的理想总是美好的。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人民生活苦难。然而,面对着这样的黑暗的社会和腐败的官场,陶渊明不愿与之“同流合污”,采用一种逃避的方式。在古代社会,隐居不完全等于逃避,逃避也不完全等于隐居。陶渊明归隐田园,但他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是没有理想的隐者,也不是一个完全脱离社会的人。在他的内心世界,还是一个不懈追求美好理想、实现自我的诗人和士人。我们从他在归隐中写出的《桃花源诗并序》中可以认识到这一点。其实这恰恰是陶渊明自己的田园生活的体验,是他归隐田园后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文学概论》指出:“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同时指出:“当人的体验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往往会发上对象情感化和诗意化。”
《桃花源诗并序》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富有诗意的、传奇色彩浓郁的美好图景。客观上说,虽然人隐居了,但思想并没有远离现实社会。
从《桃花源诗并序》整体上看,诗人描绘的桃花源社会,表现出了人人劳动,自食其力,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男耕女织,自在自为,自由和谐、人人平等的社会。在桃源社会里,在诗人的笔下,没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的官场斗争;这里的人是纯朴的,他们相互信任、共同劳动、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在文章中,就连渔人去了就没有人产生过怀疑,而且还热情款待。
其实,桃源社会不是陶渊明凭空设想的。“桃源式”的理想社会,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根基就是“作为一种文化理想,是对传统文化思想有所继承,也有所扬弃,它吸取了《礼记·礼运》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思想”,并融合了李季的大同社会和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精华。《桃花源记并序》写道:“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这就是一种怎样的美好生活? 
然而,这样和谐美好的社会,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不可能有的,而且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陶渊明虚构出这样的美好社会,作为文人和士人,其目的是明确的。这一点,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的结尾写道:“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这就告诉我们,这样的社会是没有,诗中所呈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是诗人的理想的表现。这样,就把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拉开,让读者回到现实中去,走出“理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感受到诗人写作的目的——对当时充满动乱、篡夺、杀戮、民不聊生的现实社会的根本否定。
 
总之,我们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序》来看,确确实实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的士人和诗人的理想,我们也感受到陶渊明这样的隐者的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斗争。但无论怎样说,陶渊明的归隐多是一种反抗形式,因为他的人生理想总是那么美好。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浅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联
    浅论农业机械的环保节能设计
    浅论关于多轴伺服制瓶机控制
    浅论我国民法的发展和特色
    浅论建筑立柱的装饰造型设计
    浅论综合医院中药房管理浅见
    浅论公路工程中价值工程的应
    浅论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问题
    浅论计算机办公软件在教学中
    浅论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