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社会救助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社会救助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的发展需要,这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据报载,2008年国家扶贫办公室草拟的扶贫标准已经考虑到了医疗和教育等发展性需要,他们的调整办法是:将过去的底线提高至年入约为1 300元,新的标准一经确立,将使贫困人口由4 000万增至8 000万,更多的人得到发展性需要的保障。虽然1 300元不算太高,但在一定程度上考虑进了发展性需要,这也是社会救助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
  4.典型效率损失:贫困陷阱
  和失业陷阱一样,贫困陷阱也是效率损失的表现,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问题。贫困陷阱主要是,由于领取社会救助金的收入与劳动的收入相差无几或没有差别,个人宁愿选择不劳动而坐等救助金的效率损失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社会救助

制度设计缺乏合理性的产物。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救助主要沿用凯恩斯主义者的差额补助方法,补助额为贫困线与低于贫困线的实际收入之间的差额,这直接导致一部分人不愿意劳动而寄希望于救助金,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会工作积极性,损害了效率但并没有促进公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提出了“负所得税”方案,“负所得税”方案是弗里德曼根据所得税提出的创造性建议。所得税规定,凡收入超过税收起征点,个人应该向政府缴纳税收,负所得税就是即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缴纳负税,即政府给予个人一定补助,用公式表达为:负所得税=最低收入指标-(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率),负所得税值即为政府的转移支出,负所得税方案实行后,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在这里,个人可支配收入最终可以等于或超越最低收入指标,这使得有收入的人和收入高的人比无收入和收入低的人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克服了差额补助的缺陷,激发了公民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困陷阱和失业陷阱所带来的效率损失。
  5.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效率损失
  社会救助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政府完成的,前面已经提到过,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机制的情况下,政府失灵所带来的效率损失非常大。在西方国家中,行政管理成本所带来的效率损失很小,大约仅为税收的0.05%。但是,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效率损失不在管理本身,而在管理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特别是由此导致的管理者贪污、浪费、挪用、滥用等腐败现象。
  为了尽可能减少道德风险带来的效率损失,需要建立专门救助基金,形成专款专用,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监督体制,实现社会救助机制运行透明化。
  
  五、结语
  
  社会救助的公平和效率问题一直是社会救助体系中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公平与效率损失不单单是受助者的道德风险引起的,更是制度本身的不足和缺陷导致的。解决社会救助的公平和效率损失更多的应该是设计一个科学合理而且让国民容易接受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好的制度体系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一支高素质、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专业社会救助工作队伍,除此之外,一整套透明的监督、监控体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也许,社会救助的公平和效率损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是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再加上高素质的工作者和公民的监督,问题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社会主义民主和民主社会主义
    从人本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
    浅析社会文化在当代时装摄影
    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及其渊源
    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思潮的社会
    法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