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浅谈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信仰教育 信仰的四个层面 主体性人格
  论文摘要: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大学生信仰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要从大学生道德信仰、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和法律信仰四个层面加强信仰理论研究,以及依据主体性人格生成规律塑造大学生信仰世界健康的人格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信仰教育处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体系中终极的和最具整合力的部分。因为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是人们理性信念体系的拱顶石。罗曼·罗兰说过:“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顿时就毁灭了。坚强的灵魂在驱使时间的大地上前进,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流一样。没有信仰的人就会下沉。”可见,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深入开展信仰教育。
  一、大学生信仰的四个层面及现状
  大学生承担着学习专业知识、传播科学理念、传承先进文化、塑造高尚精神的历史重任,是当代青年中拥有高层次专业知识的群体。但拥有丰富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一定拥有崇高的信仰。因此,大学生信仰的养成,需要教育。
  为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我们把信仰分为道德信仰、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和法律信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
  道德信仰是指人们对支配人类道德生活的最高精神境界和确定性的道德价值的追求,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为特定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标准提供最终的权威性裁决。不同民族、时代的人们都会有共同的道德信仰,那就是追求幸福与至善。但他们在确立这一道德信仰时,由于对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和生存力发展方向的把握程度不同,因而其信仰有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恩格斯指出,“即使最荒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尽管反映得很不完备,有些歪曲。”[1]宗教伦理将幸福推向上帝,利己主义者将幸福归至个体快乐,而马克思主义者承认“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但“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2],惟有全人类的解放才是个人幸福的真实前提和最高境界。对大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信仰教育是建立在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基础上对人类崇高道德境界的追求和高尚道德人格的塑造。近期,一项对北京、天津附近几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调查访问发现,当前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在对于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的“千年第一思想家”,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位居第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屈居第二的结果,选择“我也这样排序”的占65.4%,这说明马克思在多数大学生中仍有崇高的地位和强大的影响力。但在回答“大学生中信仰什么的人多了”的问题时,选择“相信金钱万能的人”占65.3%、“信奉享乐主义的人”占61.8%,“信奉极端个人主义的人”占37.5%总体上看各种信仰在大学生当中都有一席之地[3]。可见,大学生中对共产主义道德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出现了多元化的道德信仰选择,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有上升趋势。有部分人认为信仰不如金钱来得实在,不如享乐来得现实。
  (二)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
  宗教信仰是指人们在对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笃信和膜拜基础行形成的神话世界观体系,是对构建世界图式和人生意义的一种终极原则和终级力量的超验假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无神论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人民。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组织形式、经济结构、生产的组织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精神境界追求日益多样化,也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带来了影响。为了解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我们于2007年—2008年针对合肥市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在肥十余所高校为抽样调查单位,在所有被调查的960名大学生中,我们发现赞成并信仰某种宗教的仅有65人,占总数的6.8%;赞成但不信仰任何宗教425人,占总人数的44.7%;不赞成也不反对460人,占总人数的47.9%;而反对的人仅10人,占总人数的1%。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虽然信仰宗教的人数不多,但是宗教信仰的认识已出现了明显的倾向,赞成信仰宗教的人已占有相当的数量和比重。另一项周期的调查表明,表示对宗教感兴趣的学生有415人,占43.2%;“偶尔参加”和“想参加”宗教组织或宗教活动的学生分别为150人和175人,占到15.6%和18.2%。有40.6%的学生对高校师生信教与否持一种宽容态度,认为是个人的事情[4]。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浅谈图片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
    浅谈交通工程隧道通风系统选
    浅谈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
    浅谈我国会计研究现状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浅谈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
    加强对房地产统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