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摘要:莎士比亚在 历史 剧《亨利八世》中,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形象。作者基于新教立场进行题材取舍,写亨利八世的前两次婚姻与他在 政治 上是如何用人,以及最后他识别贤愚的智慧和方法。该剧也表明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背后的基督教历史观和他基督教精神产生的原因、体现内容与形式,表明作者拥戴女王,对君王的衷心和对当时制度改革支持的政治立场。该剧虽非莎翁典型的历史剧。但具有独特的地位、价值和特色,基本实现了作者的创作初衷。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写作应该是赞扬和支持这种做法的,他塑造的亨利八世形象虽然不是最典型的,没有前期创作的历史剧中的乐观明朗欢快,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带有对生活上一定的美丽幻想和期待和解、和平的思想。莎士比亚写到亨利八世成功的解脱了教会的桎梏,但是并不是脱缰的野马,反而是更好的控制了当时的帝国,为日后的国家人民带来福音。而莎士比亚创作历史剧,描写君王时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希望与美好的理想来诠释自己的作品。
  历史上的亨利八世其实是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但性情乖戾、狡诈多疑的。但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并未完全把所有性格都表现出来,比如不能不说到其实是由之前的第一次婚姻为其导火索,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引发成宗教法案问题。而莎士比亚没有写亨利八世太多负面的东西,他从历史史实中拿捏有当,进行了取舍,塑造了笔下机灵聪明,大胆采用意见,擅于用人的亨利八世人物形象,而且让读者从另一角度很容易接受亨利这样的抉择。但是历史上亨利八世的政策和结果常常有类似的反讽意味;他鼓励人文主义研究,但也处死了几位杰出的英国人文学家;他一心想确保王室延续,但却只留下了一个年轻的儿子(继位后不到16岁就去世了)和两个宗教信仰对立的女儿(都没有子嗣);国家的权力扩大了,然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在亨利死后)也加强了;亨利成功的参与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了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了麻烦。
  其中在文学角度中,《亨利八世》和莎士比亚的其他英国历史剧有两点重要差异。首先,在写以前的几个英国君王时,虽不都是从登基开始,但都写到统治结束为止;唯独对亨利八世他只写了他在位时期的一个片段。当然,那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关键的一个时期——英国的宗教改革(Re-formation)发生于此时。其次,在1618年创作《亨利八世》这部历史剧时,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 自然 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穿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而日后的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也被莎士比亚深深爱戴,写这部剧作更是明确了他对女王的衷心和敬佩。
  
  2 人文主义背后的基督教历史观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主张改革,抑制贵族和教会势力,反对社会动乱和封建内战,主张重用有才能的新贵,反对资产阶级的个人野心和对权力的贪欲。主张开明君主统治,对内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则能战胜敌国,维护民族与国家的独立。莎士比亚在创作《亨利八世》时,并没有批评亨利八世对凯瑟琳王后的抛弃,而是美化了亨利八世与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的婚姻,为后来歌颂伊丽莎白女王做了铺垫。从中可以了解到莎士比亚在创作历史剧时所体现出的积极的基督教历史观。
  莎士比亚戏剧中具有基督教意识的历史观,其人文主义思想中也具有基督教文化内涵的根源。
  
  2.1 基督教精神产生的外在和内在因素
  莎士比亚创作的语境与基督教文化紧密相连,在莎士比亚时代,以知识与理性为特征的人文主义运动和以信仰与救赎为特征的宗教改革运动同在。在《亨利八世》剧作中,一方面是人性的解放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另一方面,基督教的自然观、历史观与伦理道德观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例如亨利八世的性格在剧作中并没有十分突出和明显,在政治决策上也是大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体现了知识和理性的一面;而描写到亨利八世为了自己的婚姻,而反对当时的宗教制度则对应了基督教精神中的信仰与救赎这两个特征。在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出现的,更与基督教文化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联系。在作为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审美观的莎士比亚戏剧中,具有基督教意识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2.2 基督教精神在形式上的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化有不同的呈现形态,有意大利人文主义、基督教人文主义、蒙田式怀疑论人文主义等。但无论何种呈现形态的人文主义,都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相比其他呈现形态的人文主义,其深刻与伟大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理解上,而不是在与传统文化的决绝上。莎士比亚继承和 发展 了基督教文化中的超越性,来遏止因人的解放而带来的自我膨胀与人欲泛滥。在剧作中,通过描写亨利八世厌倦自己的婚姻过渡到宗教改革与自立门户,这些一系列的形式都体现了相信、盼望、爱神、爱神的基督教精神。由于上述原因,莎士比亚戏剧中具有基督教意识,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一个重要向度,在 艺术 形式上也继承了基督教的经典。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2.3 基督教精神在内容上的体现
  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上,莎士比亚戏剧明显体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的眷恋,具体呈现为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虚幻性憧憬,浓厚的原罪感、受难意识、忏悔意识,以及对超验意义层面上的宽恕、仁慈、博爱等人道主义精神的推崇,对以神创论为基础的君权神授观念的强调等。如亨利为了自己失望的婚姻而要反对当时的罗马教廷,他希望自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在剧作中的一幕描写体现了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憧憬,但是同时也有抛弃糟糠之妻的原罪感;在对人的存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
    论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矛盾内
    论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矛盾内
    解读“莎士比亚”的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