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研究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研究
协调发展。
  
  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循环经济是解决武陵源旅游发展与环境冲突的有效途径
  旅游业发展必须解决“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问题,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武陵源景区在在旅游开发初期,由于环境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旅游规划滞后,导致开发中布局不够合理、资源破坏现象突出、过多招揽游客等问题,造成了景区废物、废水、废气的大肆排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污染。
  武陵源核心景区建造宾馆、饭店、索道、升降机、公路、停车场、珠宝店、泡脚店等设施,占用了大量土地,损毁了自然景观面积至少10hm2以上。黄石寨索道的修建就毁坏了近1万平方米森林,打破了公园内原有的宁静和清新,使得许多原生动物逃而远之;天子山索道与百龙电梯的修建都大大加剧了对资源的破坏;核心景区内不合理建筑泛滥,严重影响景观质量,1999年底至2004年底,对核心景区的427户进行了房屋大拆迁,拆除房屋13.4万平方米,拆除建筑物2万立方米 [7] 。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 旅游 资源是一种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其开发利用必须符合 科学 发展 观的要求。发展旅游循环 经济 就意味着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旅游源头控制资源的使用,降低生态成本,有利于解决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延长了旅游资源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
  (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共赢 
  武陵源旅游业发展初期,采用传统经济的线性发展模式,对资源节约利用、节能降耗问题考虑不足。随着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对电能、水能、物力、人力、土地等资源消耗逐年加大。到2006年底武陵源有230余家饭店,床位1.8万张,平均入住率43%,武陵源景区内仅游客耗费的水约113.04万吨/年;区内宾馆每天消耗的一次性用品就有7740套,一年就需要282.51万套。景区游客使用一次性雨衣、雨鞋、塑料袋也是资源耗费的一个方面,武陵源景区多年的雨天平均数约75天,年平均耗费135万套雨衣,加大了垃圾产生量。如果按照每人排放垃圾500克 计算 ,一年产生的固体垃圾量达1412.55吨,尽管区内设立了1206个固体垃圾箱,并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但事实上没有进行分类回收,最终仍旧是集中填埋方式处理,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如此大的耗费不仅提高了旅游 企业 成本,同时增加了当地的环境压力。武陵源环保部门资料表明,2005年武陵源景区年废水排放量约203万吨,年处理污水量为109.5万吨,而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了水体,造成金鞭溪、索溪溪水被严重污染,溪中岩石变黑,枯水期水带腥臭。
  旅游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 自然 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系统运行方式和 规律 ,使旅游经济的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资源的最优化。武陵源景区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采用节能、降耗等科学方法与手段从源头减少资源的进入量,使物质在系统内被多次利用、循环,从而减少废物的排放,既节约了经济成本,保护了自然环境,还拉长了生成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三)循环旅游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佳选择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持续发展原则。但是武陵源区同很多旅游区一样,存在重经济利益、轻环境保护的问题,特别是二者出现矛盾时,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超容量接待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旅游旺季时日客流量达3.76万人次,远远超出了标准的日接待量1.8万人次,过多的游客不仅给景区内带来了植被的破坏、生物的消失,也使当地独特的文化受到冲击,纯朴的民风被金钱至上的观念所替代。在景区内除了猕猴、野猪仍有一定的数量外,原有的豹、麝、獐等动物几乎消失。长此下去其结果是逐渐破坏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就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人类对资源、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纠正以往人们只重视经济而忽视环境的错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武陵源景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模式探讨
  
  旅游业与传统的 工业 相比,使用原料品种少,产生的废弃物相对单一,主要是电源、水源、食物、土地的消耗,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废水、废气。所以武陵源景区内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相对其他产业来说较为简单,主要从以下环节入手(见图1)。 

  (一)在开发阶段,设法构建循环体系,减少生态成本的投入
  在旅游开发规划阶段,就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减少水源、电能、土地、木材等物资、能源的使用,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材料、可再生资源代替污染严重的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景区游道、观景台、休息亭建设初期应全面使用节能设施和环保材料;景区开发时应合理规划用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使用和生态植被的破坏;在酒店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与装饰等方面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电能的使用在景区能源耗费上占有很大一部分,在景区开发中应充分利用太阳能代替其他产生污染或耗能大的电源,在景区内采用节能设施、材料代替耗能设备,如公共路灯、厕所灯可以用感应灯、无极灯和节能灯管。武陵源景区内酒店宾馆空调耗能巨大,可以安装节能器,减少电能的耗费。如深圳联创公司生产的节能器,把它安在一个大楼的中央空调动力系统上,能减少约20%-40%的电耗。如果在武陵源景区各酒店和大型场所安装节能器,一年可以节约42.38万度电,减少50.85万元的财政支出。
  景区内可以设立雨水、降雪收集系统,对雨水、雪水进行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人力资源风险及人力资源管理
    探索低碳之路:新能源风光背
    武陵源“原始部落”文化旅游
    试析武陵源民俗文化美探微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
    武陵源旅游扶贫效益测评及其
    小议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