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福建安溪古民居           
福建安溪古民居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旧有的大厝形式已慢慢消失了,而取代之的是“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形式,古建筑文化的遗失对建筑界是一大损失,所以对古建筑的考究与记载变得很迫切。如今,对福建安溪大厝的记载与介绍很多都还停留在仅存的少数建筑文化上,而真正的对大厝的布局格式、尺寸、风水等方面的考究相当缺乏。本文撇开对闽南大厝总体形式与装饰等的介绍,主要结合当地文化在空间布局、尺寸规格和风水讲究三方面对安溪传统闽南大厝做细致分析,寻回古民居文化中遗失的一小部分。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艺术 语言写成的一首感人肺腑的诗,是一曲使人心感激荡的赞歌,是用雕刻艺术塑造起凝固的故乡魂。
  
  一、安溪大厝的空间布局形式
  
  安溪大厝基本布局形式是中轴对称、以院为核心组织建筑群。这种民居基本布局形式与北方的四合院有所相似,是一种向心围合式的群体布局方式。根据主体建筑开间数的不同,闽南大厝一般分为“三间张”和“五间张”两种,即三开间和五开间之意。而普遍的安溪大厝是“十间张”外加双护厝型大厝,所谓“十开间”,即大厝由十个开间和两个厅组成。纵深方向则依院的层次的增加称为“两落大厝”、“三落大厝”直至“五落大厝”。“十间张”大厝也叫“两落大厝”。另外,主体建筑两侧常布置有纵向排列的辅助用房,称为“护厝”。
  “十间张”的安溪大厝的第一进房屋称为“下落”,第二进称为“顶落”,第一进和第二进之间的厢房称为“榉头间”,一般用作书房或儿童房,也有叫“过水房”,根据风俗,叫法不一。由顶落、下落及左右榉头间四部分围合起来的庭院称为“深井”(当地方言“深井”即天井),从而形成基本的四合院形态。大门的前方位有一个用条石铺砌的场子,当地人称之为“门口埕”或“石埕”,它是早期民居为农事之用而遗留的布局,相当于如今公共建筑的“入口广场”。
  在各个房间名称上,按照左为上、右为下的原则,每个房间都有相应的称呼。顶落中部的主厅叫做“上大厅”或“顶厅”,上大厅是家祠,设有祖宗牌位。上大厅的东侧是上大房,旁侧是上房(也叫“边房”,地位稍次于上大房)。下落隔着深井与顶落相对,中间与顶厅相对的是下落厅(也叫“下厅”),下厅起着门厅和过道的作用,下厅两侧的房间称为下照房(也叫“下照厅”),侧是角间,在所有房间中排行最小。顶落及下落面向深井的部位都留有巷廊。
  而由于深井尺寸增加不大,榉头间前留出一宽阔的廊道,称为“榉头口”。两边护厝的纵向长度与中路建筑相等,二者之间是狭长的护厝天井,也称为“小深井”,护厝前部面向前埕处各留出一独立入口,入口后是护厝的门厅,它连通纵向的廊道,廊道旁是六至七间护厝房,与下落相连者称“护厝头”(即护厝门厅),与顶落巷廊连接者称“亭仔头”,与顶落后部连接者称“护厝尾”。
  从功能上看,中路建筑(主厝)是家庭成员的主要起居、活动用房,在形式上也具有主导作用,是建筑的主体,护厝主要供佣人居住及厨房、洗涤之用,护厝天井内常有水井,这一部分是建筑的辅助部分。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二、安溪大厝的尺寸讲究
  
  安溪大厝在尺寸上,都以“丈、尺、寸”来 计算 。一般依据“竖向走双,横向走单”的原则,即建筑在垂直方向的尺寸都以双数记,如顶落厅的高度根据地理位置不同有一丈八尺二,一丈七尺六,一丈六尺八等几种尺寸,而水平方向的尺寸都以单数记,如巷廊的宽度有六尺七、六尺五、二尺七等。整个建筑的尺寸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建筑的门窗,建筑的门窗并没有受 现代 建筑规范的限制,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如正门尺寸为4.7*7.2、4.9*7.8等,而房门尺寸为2.3*7.2、3.5*7.2等。另外还有,一个台阶的高度为6寸,“火库”的宽度为一尺八寸(正门前凹进的部位当地人称“火库”)。对屋顶的尺寸严格要求,体现在材料的设置尺寸与疏密,如圆子在顶落11根,在下落9根,而角子摆置的规则是“一丈十八钉”,即一丈长度内有十八根角子。瓦片堆叠形式有“三合”、“五合”,即铺瓦时保证一片同时叠在三片或五片上。另外,大厝的两边护厝的横向长度不得超过大厝主体,否则视为“喧宾夺主”,即“不分主次,没大没小”。大厝在尺寸上的许多严格规定至今已有所模糊,很多数据已经失传,当代大厝已不再沿用古代规定,所以还未能完整的列出大厝的所有尺寸要求。
  传统的闽南建筑文化还有着许多独特的地方。古民居中屋檐上的“水车堵”,屋檐下的“鸟踏”,墙上“出砖入石”,屋脊上的翘脊曲线优美,十分清秀,给人一种腾飞的感觉,和北方民居建筑上屋脊那种庄严、平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优秀的传统民居,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它是反映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发展 的一个侧面,是人们研究社会发展史的真实凭证之一。在频繁的更新过程中,能保存下来的古民居是永恒的建筑。如李光地故居、清水岩名胜还有安溪文庙等,这一些都是安溪古建筑文化的特色,具有独特个性,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千年 历史 的文化。但是,随着社会 经济 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传统的古民居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参考 文献
  1.杨大威.对建筑文化之灵气与神韵的透视.《学术交流》,2004年 12期.
  2.王东涛.试论 中国 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河南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 版)》,2005年04期.
  3.朱怿,关瑞明.泉州传统民居空间设计分析及其启示.《建筑师》,2005年03期.
  4.骆中钊.“古大厝”——用雕刻 艺术 塑造起凝固的故乡魂.《雕塑》,2004年06期.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2009年福建省高考优秀作
    建安企业分包业务纳税要点与
    浅议建安大型企业税务风险防
    福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福建南靖土楼景区服务质量分
    浅谈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障需
    加快福建社会漩信环境建设刍
    试析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
    国际货代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
    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