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郭嵩焘对湖湘文化承继、超越和批判之探析           
郭嵩焘对湖湘文化承继、超越和批判之探析
他辱骂备至,讥仙不遗余力,而且还要诉诸暴力,聚集在省城长沙赶考的文人学士失去理智,一把火烧掉了郭嵩焘替洋人修建的上林寺,并扬言要捣毁郭宅,把郭家老小吓得战战兢兢。郭嵩得到家信,向慈禧太后告急。恭亲王奕诉为此发函责问湖南巡抚王文韶,王置若圈闻,不了了之。一个二品大员的家闹得如此乌烟瘴气,惊动总理衙门亲自过问,湖南巡抚居然敢敷衍了事, 自然 因为有从京师到地方的强大舆论作后盾。郭嵩大遭忌恨的根源,在于他常常宜讲西方比 中国 强,忘记了“夷夏之防”的祖训。郭回乡后,街头巷尾,屡出流言,官府不示以札,士绅更谣言攻汗,诸生则揭贴管毁。
    郭嵩熹对此毫不理会,积极予以批驳,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还明白湖南的乱象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他 总结 举国上下的政治是“君骄臣诌”。为了回击种种谣言与攻击,郭嵩焘将自己有关洋务的奏议书说编辑成《罪言存略》于1879年7月刊行,希望占领部分舆论阵地。一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他“拚了声名”,不顾世谷之毁誉,大声疾呼人们关心时务,清醒头脑,从虚骄之气中振作起来。
    (二)历史条件局限,不明文化糟粕。
    郭嵩焘晚年的心境凄苦、孤独,归隐的内心充满对国事的优虑与不为人理解的痛苦。“大势所趋,万事敝坏,人心从之而靡,无可与共语者。而且家道中落,儿女亲人陆续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创痛可想而知,他的精神世界,正如深秋的荒原,广裹而凄凉。在他晚年的日记中,频频出现寻觅墓地的记载。他虽然屡次批判过机器开矿,兴建铁路会伤害风水之说为“大谬”,但自己仍然迷信葬地的风水,希望能找到一块宝地长眠,给子孙后代带来无限的幸福。也许一个为真理执着追求了一辈子的倔强士子,在浓密的封建黑网一层一层套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在医学极不发达无法救治一条条年轻生命的时候,他会情不自禁转向唯心主义虚无飘渺的世界,去寻找许些慰藉,去安慰一颗孤寂滴血的心。
    洋枪洋炮,轮船铁路等西方涌进古老中国的新鲜事物,并未能根本改造传统文化的殿堂,封建道德束缚依然固我,仅以“烈妇”为例,19世纪后半叶还史不绝书。1891年郭嵩焘重病期间,仍奋力为人作烈女诗,歌颂张氏殉夫而死,“为姑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