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李健吾感悟式批评的理论特质研究           
李健吾感悟式批评的理论特质研究
国古代文学批评讲究“活参”、“顿悟”、“神会”式的直觉思维,强调在潜心赏品的批评过程中臻达“不落言荃,自明妙理”之类直接领会和把握作品意蕴情致的高妙境界。感悟式批评是一种直觉感悟式的品鉴批评,它不以理性思维见强,更多地体现为跳跃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尤擅品评批评对象的整体审美风貌和艺术特征。老庄的“目击道存”、禅宗的“不立文字”和“直指人心”等直观感悟方式,对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庄子•秋水》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野,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可见,庄子认为用语言可以进行探讨的只是事物粗野之处,而事物的精深微妙之处则难以用语言做出精准详尽的分析,只有通过心灵的体味才可以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说的:“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表达的也是相近的意思。严羽《沧浪诗话•诗辩》以禅论诗,强调“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作为一种灵活的散论型评论体式,评点在吉光片羽的即兴评说中也往往闪现灵思,妙语惊人,使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然而,传统的感悟式批评缺少严谨的体系性与严密的推理论证,正如朱光潜所言,存在“零乱琐碎,不成系统”,“缺少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之阙。[2](P3)李健吾的感悟式批评则在主要采用整体直觉体悟思维方式的同时,兼采并用系统分析与实证的科学思维,实现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转化并与西方印象批评形成了对接。
  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的印象批评以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审美直觉理论为理论基石,在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重视批评的独立品格、推崇情感体验和内心直觉等方面,与中国传统的感悟式批评有契合之处。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强调世界是自我的表现,并指出形成表象的认识方法便是直观,甚至认为只有直接或间接以直观为依据才有绝对的真理。法国生命哲学代表人物伯格森认为宇宙最根本的实在是“绵延”,它是一种永不停息、持续不断的生命冲动,这种生命冲动本能只有通过直觉这种特殊的感知方式才能够把握它。
  李健吾在中国重视直觉顿悟的传统思维方式的熏染和西方印象主义、唯美主义批评的牵引下,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批评旨趣与审美追求。李健吾注重对作品的个人体味,以其敏锐的艺术触角捕捉并形成对批评对象的最为真切的整体直观印象和感悟,并以此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