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论全球治理的规范缺失与规范建构           
试论全球治理的规范缺失与规范建构
下”理念作为其政治合法性来源,将由上而下的秩序观滥用为压制手段,将由下而上的道德建转化为愚民的口号。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古代政治实践并不算成功,治乱循环的历史一直难以避免。这一理论上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理论品质和现实说服力。
  综上所述,在预测未来世界秩序和设计政治架构上存在着持久的争论。其实,这些争论的原因并不在于国际社会的“社会性”不高,而在于人类理性的有限性。但是,在“社会性”不高的国际社会,这种分歧却显得十分突出,影响了世界的整合和规范的生成与发展。总之,在国际社会的“社会性”不够发育的情况下,人们对世界未来情景的不同期盼以及对路径的不同设计(或者说尚未设计),导致了共识难以形成,规范难以建构,并最终造成了全球治理规范缺失的现实。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3、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路径设计之现实说服力不足
  中国先哲们也不缺少对世界秩序的探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政治理念与西方传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无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基因,而“天下”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世界观。“无外”之思维模式和“天下”之世界观造就了中国古代社会注重由上而下的秩序,这绝然不同于西方自近代以来所注重的由下而上的自由。
  按照赵汀阳的分析,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最具特色而且在今天最富意义的是“世界制度优先于国家制度”这一原则。换言之,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将“世界”作为逻辑起点,将整个政治体系由上向下划分为“天下、国、家”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寻求政治制度的普遍性和传递性,通过建立一种结构性的映射关系,保证各个层次的一致性,并将治理有效地从最高层次向最低层次传递。另外,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也注意到了策略性与伦理合法性的结合。不过,不同于政治体系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伦理合法性是以家庭性为伦理本质的,并且其传递方向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即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通过这一双向互动,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和政治实践中,“政治为伦理提供效率,而伦理决定政治的合法性”。
  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天下诸国之间关系只有远近亲疏之分,而无不共戴天的“异己”,加之其政治体制和伦理体制的设计使得有效性与合法性相互支撑,因而对未来世界秩序和政治框架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但是,中国古代的智慧也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试论“世界元”的政治哲学基
    试论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
    试论道路路基施工的重要性与
    分析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
    试论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问题
    试论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相关
    试论利用新型纤维形态分析仪
    试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土建
    试论框架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
    试论如何确保工程里施工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