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三重缘:诗与书法及华文文学研究(评论)           
三重缘:诗与书法及华文文学研究(评论)
于流动性状态的、跨文化语境的华文文学态势的清醒认识和极大关注。在某种意义上,提出了华文文学诗学体系构建的一个核心问题。
  应该说,刘登翰的学术个性,在于他能把宏阔敏捷的文化视野和缜思求实的研究品格加以结合,从而开辟了自己的研究疆域。从他早期率先提出一个必须面对的文学现实,即文学的“分流与整合”的理论阐释所揭示的新世纪中国文学必将从分流走向整合的必然趋势,到他从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去考察和研究台湾文学,并在《台湾文学史》一书里得到的集中体现;从他对香港文学、澳门文学的多元构成和大视角的全方位描述和观照,乃至于对东南亚华文文学、海外新移民文学、尤其是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性思考和研究,以及对诸多重要现象与问题的审察和清理,等等,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其声音,可以看到他富有创建性的论述,不仅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同样的为当代华文文学世界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富有价值作用的理论导引、实践范式和诗学体系建构模式。
  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这是人们在谈论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关系时经常提起的话题。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史,我们可以从许多文学家的身上获得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持,恕勿赘言。有人这样描述过,作为学者,刘登翰起步于多元的文学创作;作为作家,他又在文学研究的领地找到归宿,从而展示了一代文人的特殊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风采。我想,读者诸君只要走近刘登翰,走向他为生活、时代和文学所思考而凝聚及留下的文字结晶与构筑的精神大厦,自然会有“所见略同”之感,并且,可能获得更多的感染和启迪。
  (本文原稿较长,发表时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 其 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2011“三重一大”民主生活会
    司法能动与司法被动的三重辩
    关于“三重一大”制度的分析
    弱势群体三重忧患及其对策思
    三重境界
    举例浅析“三重一大”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