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为《新中华报》题词时提出“为消灭文盲而斗争”。针对严峻的抗战形势,毛泽东一直强调实行“国防教育”、“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等。针对抗日战争需要大量的革命干部,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召开的六中全会上就对培养和提高干部问题作了指示,指出了培养干部和提高干部的政治文化水平对抗日战争和边区建设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并且指示各抗日各根据地都要大力举办干部学校,说:“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因而党明确提出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的方针。这都说明毛泽东的这些教育思想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有着极大的现实需要性。
  (二)群众性
  毛泽东同志历来十分重视群众路线,认为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应该走群众路线,文化教育也必须走群众路线。
  抗战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处于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战事频繁,物质短缺,工作紧张,干部不足,单靠政府有限的人力物力是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的。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10月30日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所做的题为《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讲演中指出:“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 [4]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需要,就是群众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教育工作者脑子里幻想出来的需要;所说的自愿是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教育工作者代表群众下决心。“群众的需要”和“群众的自愿”是群众路线中的两条基本原则。
  抗日战争后期,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采取“民办公助”的政策,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发展教育事业上的具体运用。“民办公助”,就是发动群众自己办学,政府在方针上加以指导,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补助。“民办公助”政策和群众“需要与自愿”原则的贯彻,这就解决了学习与生产的矛盾,克服了教育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错误倾向,大大促进了根据地社会教育和儿童教育的发展。
  (三)明确性
  毛泽东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析抗战时期毛泽东对资本主
    简析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的美学
    浅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国
    浅论二战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
    试析丰子恺的抗战散文创作简
    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军事财力保
    党在抗战时期关于历史教育的
    抗战纪念馆团支部“共青团号
    弘扬抗战精神 追求统一富强
    汲取抗战胜利的精神力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