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论二战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研究述评           
浅论二战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研究述评
摘要 二战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的构建,早期来源于美国个人和一些群体的描述和回忆,停留在相对肤浅和误读的阶段。后期的研究主要在于揭示误读的原因,指出,文化的隔阂、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新闻媒体行业规范的迥异,是造成形象偏差的主要原因。同期,中国学者对这一主题的研究相对滞后,具体研究其形象构建过程的则几乎没有。因此,当今时代急切呼唤深度剖析这一阶段美国的中国形象建构过程的作品问世。
  关键词 中国形象,纽约时报,二战,述评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什么是国家形象?美国政治学家布丁(Bould-ing,K.E.)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也就是说,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国际舞台上如何展示自己的风采,以及国际环境国际舆论如何反映这一风采,二者集中的展示就形成国家形象。这个形象或风采通过信息媒介的综合作用,在公众心目中形成对一个国家的认知、看法和评价,体现出公众对一国的认可程度和支持程度。这种作用是持久的,尤其在国际舞台上,因为“良好的国家形象必将有助于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反之,不良的国家形象则会使国家处处受挫”。因此,在研究中美关系这一永久的话题时,关注中国在美国公众中的形象及其构建过程和特点,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外对这一主题的探索,因研究者身份视角、关注点的不同和时间段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早期形象的形成阶段和后期对形象的重新认识重新评价阶段。
  
  一、形象的形成阶段
  
  美国公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的构建过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哈罗德·伊萨克斯最早开始着力于关注中国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这一问题。他的作品《心影录-美国的中国形象》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以181人的访谈录为基础,以较大的时间段来划分中国早期的历史形象。其中,伊萨克斯将中国抗战时期的形象描述为“崛起中的英雄”和“堕落的英雄”,认为,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由于中国人民在团结抗日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英勇的刚毅和顽强,无论中国当时如何被看待,“此时在众多美国人心目中对中国人同情的形象,上升到了无可匹敌的顶峰”。而在之后,由于国民政府所表现出来的官场无能、麻木、混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浅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联
    浅论农业机械的环保节能设计
    浅论关于多轴伺服制瓶机控制
    浅论我国民法的发展和特色
    浅论建筑立柱的装饰造型设计
    浅论综合医院中药房管理浅见
    浅论公路工程中价值工程的应
    浅论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问题
    浅论计算机办公软件在教学中
    浅论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