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幻灭思想           
论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幻灭思想
香君鲜血溅扇、龙友妙笔画扇、香君痴情寄扇到最后道士怒撕桃花扇的介绍,向观众和读者展示了一把普通宫扇到桃花扇再到碎片的演变过程,寄寓了国破家亡的悲剧感和侯、李爱情的幻灭感。
  宫扇本是侯、李两人的定情之物,但是两人的感情一开始就因香君的却奁而隐藏了危机,宫扇也因此成了两人分离的见证,一出场就染上了悲剧色彩。侯生辞院后,它就陪伴着“空楼寂寂含愁坐,长日恹恹带病眠”(《桃花扇·拒媒》)的香君默默度日。直到香君鲜血溅扇,扇上历历在目的血痕更添悲壮。龙友妙笔点染,扇面上有了折枝桃花,香君看后,更增了悲伤之感“桃花薄命,扇底飘零,”“奴的千愁万苦,俱在扇头”(《桃花扇·寄扇》)。苏昆生寄扇,扇到了侯生手里,可是“人面不知何处去”,依旧没有见证两人的团圆。栖霞山上,侯、李两人经过重重磨难终于相逢,桃花扇终于可以以喜剧收场时却被张瑶星撕破了。桃花扇碎了,它所象征的侯、李爱情也随之破碎。
  桃花扇从一出场,就是一个悲情的载体。它的毁坏象征着国破家亡之后的爱情幻灭感、人生虚无感和历史悲剧感。
  结语
  在明清易代之际,许多人的生存价值是和明王朝的存在联系在一起的,明王朝的灭亡自然使他们有一种失去依托的感觉,理想的幻灭,人生的虚无使他们看穿了世事,看破了红尘。《桃花扇》一剧集中体现了这种幻灭感,无怪乎王国维先生说“吾国之文学中,其具有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桃花扇》与《红楼梦》耳”(《红楼梦评论》)。
  
  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1]孔尚任.桃花扇[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
  [2]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徐朔方,孙秋克.南戏与传奇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推荐文章
论孔子文质观及其对中国当代
浅论孔子伦理思想与明清徽州
简论孔子的法律思想
论孔颖达对魏晋南北朝《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