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李瑞清艺术教育思想哲学诠绎           
李瑞清艺术教育思想哲学诠绎
并不鲜见,也就是哲学中所讲的主体论。《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认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孔子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这些关于人为社会主体的哲学论断都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具有的人格尊严,甚至可以说纵观整个中国的传统哲学皆是围绕着人、围绕着如何做人、围绕着应该具有何种人格的问题展开的。在传统哲学中,理想的人格应该是“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居天下之广居,至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从李瑞清以人为本的人格教育思想中,可以看出他是熟知传统哲学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意义。这种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及任何奖罚制度都无法替代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达到《吕氏春秋·诬徒》中所道的那种“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的理想境界。
  第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思想。李瑞清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李瑞清创造性地把原来第三类学科中的图画课与手工课单独提出,组建成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图画手工科,为中国近现代的学校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当时,这些作法都突破了《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的规定内容,显示出他敢为天下先的胆量与勇于革新的魄力,同时也显示出他令人叹服的远见卓识。[14]
  李瑞清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思想也非常符合传统哲学中关于认识论与实践论中“知行合一”的命题。传统哲学观点虽然表述不一,但其共通之处是都非常重视教育中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再回观李瑞清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观念与这些传统哲学精粹相比较又是何其的相似。李瑞清的观念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学习同样重要,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而实践练习又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二者不能截然分割,要做到知行并重,知中有行,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