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时期川剧聊斋戏的创新发展           
新时期川剧聊斋戏的创新发展
》、《菱角配》、

论文联盟*编辑。《打红台》、《碧波红莲》、《一只鞋》、《耐冬花》等一直盛演于舞台。1964年起,受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文化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编演现代戏,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的传统戏亦相继停演。接踵而至的10年“文革”,包括聊斋戏在内的传统剧目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直至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传统戏曲重见天日,大批聊斋戏得以重返舞台。
  
  二、改革开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978年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因外事访问回国途经家乡四川,提出要看川剧,由此川剧传统戏开始恢复演出。在这一阶段,许多被撤销的川剧团先后恢复了建制,传统戏的演出一度出现了火爆局面。从《四川省1980年川剧上演剧目统计》中可以看到,这一年,四川各地剧团共演出大幕戏411个,其中传统戏356个,新编历史戏29个,现代戏26个;上演折子戏及小戏417个,其中传统戏359个,新编历史小戏34个,现代戏24个。从以上共计828个剧目来看,715个传统剧目占上演剧目的绝大部分。其中,计有聊斋戏剧目25个:《投庄遇美》、《胭脂》、《胭脂虎》、《飞云剑》、《三返魂》、《打令牌》、《群仙会》、《仙人岛》、《打红台》、《碧波红莲》、《群花浮海》、《古岛奇花》、《青梅配》、《青梅赠钗》、《画皮》、《拿虎》、《墙头记》、《洞庭配》、《痴儿配》、《菱角配》、《阿秀》、《金串珠》、《双魂报》、《绿娥配》、《一只鞋》(不同地区分别演出同一剧目未作重复计算)。实际上这个统计并不完全,如像当时的万县、涪陵等地区剧团以及相当部分县剧团都没有进入统计。根据其它一些文字资料记载,这一时期演出的传统聊斋戏剧目还有《封三娘》、《峰翠山》、《活捉石怀玉》、《奔途》、《夕阳楼》、《琴筝缘》、《花姑子》等。共计川剧聊斋戏演出剧目已达到30余个,几乎都是传统剧目。
  这些剧目的演出地域涉及成都、重庆、绵阳、乐山以及全省20多个县市。从个体剧团的演出场次来看,其中《阿绣》在江津县演出37场,《打红台》在绵阳演出23场,《碧波红莲》在重庆演出25场,《双魂报》在威远县演出21场,《一只鞋》、《胭脂虎》、《飞云剑》、《三返魂》等剧目演出都在10场以上。如以各剧团分别上演的累积场次计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
    探讨新时期公路桥梁企业思政
    探析新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支出
    新时期如何推进高校档案信息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下高校安
    新时期开展高校科研档案管理
    关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财政
    浅谈新时期图书馆职业道德对
    新时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