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马克思哲学的文化哲学意蕴           
马克思哲学的文化哲学意蕴
化符号形式不是给定的,而是人的后天创造的结果,人的生存活动无不在一定的文化符号形式中完成,文化符号形式不断积淀、丰富成为人的形象模板和内涵尺度。马克思指出,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5](P46)。第二,人与其他存在物的另一个区别在于人具有自己的历史,而这种历史正是人的文化发展史。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6](P310)。人的形成是一种文化创造过程,人的纯粹自然本性不断受到否定、改造、教化,人的生成是一种不断“扬弃自身”的过程。第三,人的文化本性或实践本性决定了人的总体性或整体性特征,人的文化本性消解了关于人的理想与现实、理性与非理性、物性和神性、自在与自为、主动与受动等二元对立的困惑,揭示了人在现实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的总体性特征。
  马克思以人为轴心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提出“人化自然"的思想,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创造性的文化关系、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机械论观点。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是直接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合地存在着”[6](P326)。这说明自然界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界,而是打上了人的文化烙印的“人化自然”,那种“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割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6](P335)。马克思并没有否认自然界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人的优先性,但认为不能因此而把人“镶嵌”到自然世界的庞大体制之中。在他看来,作为人生活的对象的这个自然界恰恰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界了,而是一种被符号化、被赋予文化内涵的自然界——人化自然界——文化世界,而人面对的、与人有直接关系、有价值的正是这部分自然界。所以,他认为:“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马克思哲学时期的“哲学立场
    “一整块钢铁”的马克思哲学
    论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对文化概念
    西方哲学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技术本质观
    网络传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
    论马克思人格价值思想的哲学
    市场经济伦理视域的马克思主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