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近代历史理论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2           
近代历史理论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2
个体看作是非历史的孤立的个人存在,认为那是“十八世纪的缺乏想象力的虚构”。在他看来,“个体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

论文联盟*编辑。时,马克思也提醒我们,“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因为与一个抽象的社会相对的只能是同样抽象的个体。因此,在论文联盟Www.LWlm.com马克思看里,人的社会性的存在和个体性的存在直接统一在人的历史性的社会实践中。“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因为“在现代,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在这种以最普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世界历史性的力量面前,个体性的抽象存在和社会性的抽象存在都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马克思对于资本逻辑的彻底解构,就是要恢复人的社会性的具体存在,展现人的个体性的独立存在。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自由为前提的,每个人越是具有独立性和个性,全社会就越具有独立性和个性。按照这种对于处于社会历史中的人类个体性的理解。个人的社会存在的历史形式应是无限多样的,而人类的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也不应是千篇一律的。马克思晚年对于东方社会形态问题的重新思考,就是在人类社会历史中重新思考不同民族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体性存在,重新理解不同民族个体所面临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在“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方面,马克思对于像米海洛夫斯基之流期待着要把这一理论“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非常气愤,马克思认为“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耻辱。”正如我们前文所述,马克思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自我认识始终建立在自身不断完善的历史性反思基础之上,他对于“超历史的”历史哲学的清醒认识,使我们看到他对人的社会历史的个体性理解与那种围绕着人类历史的个体性存在展开的浪漫主义历史理论有着某种相似性。当然,这种个体性的理解已经不仅摆脱了神学形而上学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甲午战争对日本近代历史的影
    探微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
    石库门文化上海近代历史的标
    消费语境下的上海近代历史街
    近代历史建筑遗产的价值与保
    美学: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中
    百家姓历史溯源——于姓
    百家姓历史溯源——丁姓
    台湾问题的历史、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