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探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构建的中国路径           
试探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构建的中国路径

试探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构建的中国路径

一、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和谐社会的提出
  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联盟Www.LWlm.com”确立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将构建和谐社会置于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并且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和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与工作任务,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1]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0岁华诞。回顾这90年来的风雨征程,伟大的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实现了民族解放,带领着中国人民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构建而不断奋斗。
  (二)和谐社会的特征
  1.民主法治
  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府或者统治,其最早在公元前5世纪由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首先使用。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包括两种形式: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所谓直接民主,是指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决策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我国宪法
    浅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
    试论汉族传统社会保障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
    国有经济垄断行业收益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