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胡风案与“群体心理学”           
胡风案与“群体心理学”

胡风案与“群体心理学”

 论文联盟* 查阅、思索近年来关于堪称“拍案惊奇”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的各种叙述,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历史的审判也许延宕,但是不会缺席。我们看到,胡风及其友人在政治上被还以清白,案情的细节也在不同当事者的回忆录中得到“互文”式呈现——涉案个人的道德情操也因此自有公论。这段历史似乎尘埃落定,无置喙之处了。不过,仔细检索这些叙述,我发现,胡风及其友人之所以被定位为“反革命集团”,与他们的群体行为关系密切,这一点可以从“群体心理学”视角解释,而在此前的研究中尚未得到揭示。
   当我关注胡风案的材料的时候,忽然想起了桑斯坦《极端的人群》封底的一段话:“许多时候,一群人考虑和做的事情是群体的成员在单独的情况下本来绝不会考虑和做的。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信息的交流佐证并加强了彼此的观点,他们尤其可能走极端。”联系到胡风及其友人的举动,我以为胡风案的起源、发展和结果多多少少与群体心理学原理有关,当然,此案主要还是“大势所趋”,但是不能忽视“历史合力”中的任何一条脉络。
  作为“卡里斯马”的胡风
   哈佛大学教授桑斯坦在《极端的人群》中援引了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的实验来说明权威人士的意见对群体的影响,他用黑体字表明自己的结论:“如果一位权威要求你做某件显然有害或者残酷的事情,你可能会完全照办,要么因为你认为应当这样做,要么因为你不想冒损害自己名誉的危险。”桑斯坦的解释有可以商榷的地方,我以为服从权威也是一种实践中培养出的习惯,但是权威在人群中具有影响力肯定是无可辩驳的。
   在心理学上,人格魅力是指某个人因为个性原因具有吸引其他人的力量。领袖型人才的身上往往散发着人格魅力,否则他不能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社会学家希尔斯把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研究领域,认为,“在有些时候和情境中,人们寻求与中心接触。他们想为社会确立一个中心,不管他们如何经常反叛这中心。他们需要在集体中超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对档案与图书比较分析的探讨
    试论基建施工企业档案与档案
    关于美国反补贴案与中国外资
    论刑法修正案与刑法立法解释
    网络团购方案与规则
    论单体住宅工程的施工方案与
    浅谈对旧机床进行数控改造的
    浅谈对旧机床进行数控改造的
    试论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