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曲式结构初探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曲式结构初探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曲式结构初探

 一、打破了奏鸣曲的整体规模 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
  (一)缩减了呈示部的结构
  在第三十首钢琴奏鸣曲(Op.109)中贝多芬缩减了第一乐章呈示部的结构规模。运用短短的12小节,将呈示部中两个主要主题—主部和副部呈示完毕,连接部的省略,使乐曲结构简洁鲜明,却又不失奏鸣曲特有的对比性,贝多芬在这里运用最简洁的作曲手法表现了最鲜明的情绪特征。贝多芬在其后期的作品中已经摆脱了古典时期理性的结构思维,一切的音乐手法都开始为刻画音乐形象服务,浪漫主义的音乐特点开始显现。
  (二)展开及coda部分结构的扩大
  在这首奏鸣曲中,第一乐章展开部主要是对主部主题的展开,运用调式调性的转换、音区位置改变等多种作曲手法将8小节的主部展开为长达37小节的乐段,这与他前期作品中相同部分的创作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而coda部分的规模相对于作曲家早期甚至古典时期其他的作曲家来说也是突破性的,他运用柱式和弦和主部主题的变形材料作为主要材料,经过一系列转调转入主调E大调,可以说这一部分是对第一乐章整体乐思的回忆与总结。编辑:www.ybask.Com 。

  (三)各部分间的结构不再有明显的断开
  在贝多芬早期及中期的音乐创作中,呈示部结束处的反复记号是呈示部结束的鲜明特征。但在其晚期的作品中,这一记号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可以看出作曲家已经不再满足仅仅运用重复作为渲染音乐形象的手段,而是开始探索更鲜明的音乐性格对比。并且古典主义时期常用的K64-Ⅴ7-Ⅰ完全终止形式已经非常少见,多数都是结束在Ⅴ级半终止上,音乐不再因为结构的原因而受到约束,加强了音乐形象的延续性,使得整部作品更加完整,浪漫主义特征更加突出。在乐曲6-10小节处,以重属和弦作为乐句结束,并且直接进入平行小调#c小调,这是与古典主义时期其他音乐家在作品中结束乐句的终止式手法直接对立的。
  二、变奏曲式的加入
  贝多芬创造性的在这首作品的第三乐章以慢板的速度运用了变奏曲式,不但打破了古典奏鸣曲式中快-慢-快的节奏布局,同时将优美的音乐主题进行了六次变奏,将音乐情绪一步步推向更高的高潮。这六次变奏运用的手法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变奏都已经无法分辨主旋律,但是在音乐感觉上却是惊人的统一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贝多芬告诉我
    从《悲怆》探析贝多芬的作曲
    “希特勒”与“贝多芬”的思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作品分
    论当代贝多芬作品演奏中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