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宋代文化教育背后的经济基础           
浅谈宋代文化教育背后的经济基础

浅谈宋代文化教育背后的经济基础

在统一的王朝中,中央的政策常常会对地方产生重要的影响,宋王朝在北宋时出现了三次兴学高潮,对两宋教育,尤其是地方教育的发展起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到了重要的影响。这三次兴学分别是庆历兴学、熙宁元丰兴学、崇宁兴学。三次的兴学运动虽最终都失败了,但其影响却十分深远,其中健全中央与地方学校学生等相关经费制度以保证各地学校正常运行的做法,体现了宋王朝务实的一面。虽然理学家以谈利为耻,但不可否认的是若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学生很难专心读书。如《东轩笔录》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范文正公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文正赠钱一千。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又赠一千。于是范文正公询问原因。“孙秀才戚然动色曰:‘老母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足旨矣。’”范公同情此人,遂补其为学职,月得三千以供养,希望其能安心就学。此生不负众望,十年之后以教授《春秋》闻名于泰山之下,朝廷闻此名,将其招至太学。“文正叹曰:‘贫之为累亦大矣,倘因循索米至老,则虽人才如孙明复者,犹将汩没而不见也。编辑:www.ybask.Com 。
’”①《曲洧旧闻》也记载了一个相似的故事:盛文肃镇广陵时,欣赏某人之文才,问其为何不应科举?其人对曰:“下走窃亦有此志,顾朝夕之养是急,不得三年读书工夫耳。” 文肃曰:“吾有圭田,租八百斛,可以成君此志也。”该生接受了盛文肃的馈赠,专心治学,“后三年遂中制科” ②。贫者日为衣食所累,设想温饱尚成问题,士人又哪有心思苦读经书,研习学问呢?此外学校的开支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没有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无法正常运转,最后也只能屋坏人去。宋朝政府考虑到了这一现实情况,在其颁布的兴学政策中,重视对办学经费的投入,并健全相关规定。
  首先,规定各路、州、军、府、县皆须立学,并将地方学校的兴衰、中举人数的多寡作为地方官的政绩衡量标准之一,进行相应的奖惩以刺激地方官吏对教育的重视。《宋会要辑稿·崇儒》记载:“咸平四年(1001)六月,诏诸路、郡、县有学校聚徒讲诵之所, 赐就经书一部。”“自明道、景祐间,诏州郡立学,赐田给书,学校相继而兴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代谢综合征及中西医治疗
    浅谈现代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浅谈美国会计监督体制给我们
    浅谈教育信息化带给英语教育
    浅谈如何提高古筝演奏中的音
    浅谈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与发
    浅谈现代教学媒体在小学美术
    浅谈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
    浅谈基层医院图书档案管理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