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庄子哲学与“中国艺术精神”           
庄子哲学与“中国艺术精神”

庄子哲学与“中国艺术精神”

一、“道”的人生境界和中国艺术精神是相通的
  庄子认为“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是创造宇宙的基本动力,也是人的根源本质。达到某种高度的艺术,其最终的结果必定要回归到人文关怀上,这一点和道家所追求的“道”相同。艺术家通过具体艺术创作行为达到某种艺术精神的高度,并且这种精神必须通过作品的方式具体表现出来;庄子的“道”有时也通过具体的艺术活动或者是有艺术意味的活动达到,但不同的是“道”所体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完满,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必通过外物表现出来。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编辑:www.ybask.Com 。
’”庖丁解牛的动作“莫不中音”是技巧纯熟的表现,“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是从技术上带来的享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乃是在技术中得到了精神的满足。能够在技巧性的活动中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就使得这种活动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就是庖丁所爱的“道”,也是庄子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二、庄子“游”的人生态度
  庖丁在解牛过程中体悟了“道”,原因有二:一是他“未尝见全牛也”,人与物之间的对立消解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二是他“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精神已经从技术的束缚中完全解脱出来得到了自由感与充实感。
  中国人善于在自然中获得美与善,有“比德”一说,因此更加容易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故依中国先哲之教,君子观乎天,则其运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西方人评三国:曹操反战,刘备
    从哲学角度看中西方价值观的
    走向雅典娜:哲学.东方.西
    哲学的主题对西方现代美学史
    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环境哲学
    李达哲学著译对毛泽东哲学思
    道家思想对董仲舒哲学思想的
    作为思想者和哲学家的功夫之
    周恩来知识分子思想中的哲学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哲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