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现代文学感时忧国精神分析(一)           
现代文学感时忧国精神分析(一)

现代文学感时忧国精神分析(一)

  一
  夏志清在《现代中国感时忧国的精神》一文中提出:“那个时代(指1917—1949)的新文学,确有不同于前代,亦有异于中国内地文学的地方,那就是作品所表现的道义上的使命感,那种感时忧国的精神。”①此即后来被认为“堪称是文学批评界过去三十年来最重要的论述之一”的“感时忧国说”。此说也“得到了大陆学者广泛的征引和讨论,甚至成为解读现代作品的一个常用概念”②。
  夏志清是从现代小说创作局限的角度提出“感时忧国说”的,他认为中国作家视“感时忧国”为文学革命的前提,“那是自我设置的樊篱,中国作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流为一种狭窄的爱国主义,并因而自外于世界性”。另外, “现代小说家关心的只是改善中国民生疾苦,实现民众尊严的重建,因此他们对于西方的宗教学说或者追求精神超越的文学创作不感兴趣,这导致大多数中国现代小说在精神内涵上的肤浅。”③但中国内地学者对夏志清所言的局限性并未做太多回应,倒是对感时忧国的评价非常认同,并受此说启发,对现代文学发展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学者们普遍认为: “20世纪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在西方欺凌和压迫下始终贯穿着一种忧患意识, ‘感时忧国’似乎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代名词。wwW.yBask.coM这里的‘感时忧国’是一种担当意识,一种个体对于社会、民众的责任意识。”④中国评论家对这种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认可其来有自,从唐代古文八大家在古文运动中提出“文以载道”开始,文学就一直被标榜:要言之有物,要有风骨,要济世,要歌颂有道者,要抨击不仁之事,强调的就是文学所担负的社会教化的责任,这种文学传统与“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思想启蒙运动对文学宣传与教育功能的诉求相吻合,因此,自文学革命时代起,这种意识一直是被张扬和推崇的。
  二
  夏志清从世界文学研究的角度,以西方小说创作与评价标准衡量中国现代小说,从而得出了现代小说的“感时忧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八十年代文艺媒介与当代
    基于民间美术元素的当代文化
    当代文化异化与人文精神缺失
    大学精神的当代文化价值及其
    浅论中国古代图腾艺术在当代
    鲁迅对现代文学发展贡献的再
    多元史观与现代文学开放性教
    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
    现代音乐中琵琶音色的审美
    我的旅游文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