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如何突破“边缘化”困境 |
|
浅谈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如何突破“边缘化”困境 |
|
|
新洲区位于武汉市东郊,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城区,版图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5万,其中14至35岁青年总数约28.2万。改革开放以来,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超常规发展,迅速成为就业、财税、投资等领域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源。截止2003年底,共有登记在册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2642个(含个体工商户),从业团员青年数以万计。2004年,共青团新洲区委通过咨询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团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表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正逐渐陷入“边缘化”困境,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整体现状。下面,笔者试就如何突破“边缘化”困境,构建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多赢”格局,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正视“边缘化”困境,理性看待艰难现状 所谓“边缘化”,本是社会学中的概念,主要指难以融入现行主流社会的思维习惯、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LoCAlHOSt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边缘化”困境,具体表现为角色定位、工作体系和功能发挥的全方位“偏离”。 (一)角色定位“边缘化”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讲,找准其相对独立、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定位,是争取认同、拓展空间、实现突破的关键。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这个崭新领域中,由于对诸多关键问题、深层矛盾没有超前研究,缺乏科学界定和适时指导,致使角色定位频频走入“边缘化”误区。 1、越位的万能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国营集体企业有天壤之别,在衡量“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时相当“苛刻”,对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群团活动有一定“排斥性”。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必须先求“生存权”,再争“发展权”,走“务实”、“稳妥”、“渐进”之路。但在面对非公有制经济团建这一全新课题时,却有少数地方无视现实,“头脑发热”,主观臆断,在组织设置、团干选配、活动时间、经费保障等方面,盲目追求高起点、高标准,甚至刻意把团组织的职能夸大化、万能化,任意延伸工作内涵和外延,冒然将“触角”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事、思想等“敏感”领域,更有甚者,挣脱不了惯性思维,尚未开展团建就先要求团的地位、团干待遇和工作经费,最终引起企业经营者的反感与对抗,导致障碍重重,事与愿违,被拒之“门”外,造成恶性循环。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上一个公文方案: 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个公文方案: 服务农村青年 加快经济发展 推动城镇化进程
|
|
|
看了《浅谈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如何突破“边缘化”困境》的网友还看了:
[合同范本]浅谈经销合同陷阱及防范 [常用公文]浅谈英文求职信的写作技巧 [常用公文]浅谈写作企业软文之八大技巧 [常用公文]浅谈五句话论新闻写作的技巧 [技巧经验]浅谈如何创新人大监督机制 [常用公文]浅谈典型材料的写作技巧 [常用公文]浅谈领导讲话稿写作的黄金法则 [法律文书]浅谈强化建筑项目消防审核验收阶段监管 [活动方案]浅谈医院奖金分配方案——追求效率、公正、公平的 [企划方案]浅谈医院奖金分配方案——追求效率、公正、公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