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对职工进行年度绩效考核的时候首先就要看职工的考勤情况,因为如果连最基本的考勤都不及格的话,那绩效就肯定达不到及格以上。对于考勤,每个部门在每个具体的时间段内都会有相关的数据表,因此在年度考核当中要对所有数据统计的话,就要把所有的表单里面的数据合并在一个表格内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提问: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高效地完成统计?
先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因为讨论的过程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而且讨论也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的一个比较好的手段。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接着引出知识点—“合并计算”,并对其概念进行解释。
合并计算:对多个分散的表格内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的过程。
2.提出问题(why, where )
在清楚了“what’,之后,就要了解“why’,以及“where”了。
例如要统计某个月份的员工出勤情况,一般的做法就需要在出勤统计表中对员工的出勤天数、加班天数、请假天数等表栏项目进行调整,然后将数据全部复制到一张表中,再按照某个特定的字段进行分类汇总。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做法效率如何?可否用另外的方法?
学生思考:做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
引出:为了有效地减少错误,在此情况下使用excel的合并计算功能。因为在合并计算中,不管需要统计的数据是否都在同一个工作表或工作簿内,都可以进行运算而不需要把多个分散的表格中的数据整合在一个工作表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loCaLHOsT
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合并计算用在什么地方?不直接回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解决问题(how )
当掌握好3w之后,接着要做的步骤就是h(how)了。在本例中,1一12月份的出勤统计表是源区域数据。要进行合并计算,先新建一个汇总表,设定好需要汇总的分类项目。在“出勤统计表”中,选择菜单【数据】/合并计算】,【函数】选择“求和”,【引用位置】选择第一张表“1月份出勤统计表”表中需要合并计算的所有列,按[添加j。此时在[所有引用位置]栏中应显示添加进来的第一行数据。依次添加“2月份出勤统计表”、"3月份出勤统计表”直到“12月份出勤统计表”12张表的数据。经过运算后就得到了全年的考勤统计汇总,步骤与结果如图1、图2所示。

“how”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深刻的了解,但在演示操作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状况,引导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以3w1h教学法为指导进行教学,会使教与学的逻辑思路更加清晰、明确,即教师教得胸有成竹,学生学得清清楚楚。图3所示为3w1h教学流程。

三、评价与思考
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评价3w1h教学法成功与否,可以看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已经掌握的合并计算的方法再结合其他的一些知识点更好地解决数据统计的问题。
如在excel中,对重复数据的值进行汇总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合并计算外,还可以用数据透视和分类汇总的方法进行数据合并。至于使用何种方法,关键就要根据数据的格式去选择。
3w1h教学法应用的范围其实是非常广的,但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可以应用得到。对中职的计算机教学而言,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系列软件,internet操作等,运用此教学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则不太适宜。
四、结束语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多问自己“什么是”、“为什么”、“如何用(做)”、“在哪里用(做)”,当对这四点都理解透彻了,教学水平就必然会有明显提高。3w1h教学法是一个紧凑、严谨、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好该教学方法,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讲解得清清楚楚,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效果是理想的,并且可使得学生在项目实战式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痛并快乐着”,“辛苦并幸福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