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有社会公众对未来的非理性预期,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另外,传统投资消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数量效应。
2.中国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从gdp对货币供应量的granger检验中可知中国货币具有内生性。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意愿增强、积极放贷,商业银行超额储备率不断下降,而导致的货币乘数快速增长是货币供应量m2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当然基础货币在引发货币供应量变化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国货币供应兼具内生性与外生性。但由于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增加以及商业银行由惜贷转变为积极放贷,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不断增强。
3.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是信贷传递机制。实证测算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政策通过信贷途径传导的概率大与通过利率途径传导,所以,信贷传递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在中国目前的政策市场上贷款与债券间的替代性并不完全,这也是满足信贷传导机制的前提。
4.在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操作目标应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上述分析中知道利率通过m0在较高的概率下能影响gdp。同时利率符合了目标选择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三个基本原则。在相对比较完善的西方金融市场中同业拆借利率是最主要的操作目标,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利率的变化可以随时进行观测用以估计货币政策的效应,这是货币量或信贷规模所不具有的优点。另外,随着利率机制的改革,利率传导途径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增强,能够更灵敏的反应货币政策的效应。当然,在目前的体制中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尚不能准确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情况,各种利率间的传导关系也不完善。因此,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是未来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闻岳春,严谷军.西方金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郭菊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刘传哲,聂学峰.中国货币政策的传递途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李安勇,白钦先.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5]曾宪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6]李若愚.货币供给内生性在不断增强[n].上海证券报,2003-09-18.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