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为股利理论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 |
|
|
【企业流出大量现金,而且可能物极必反,引起投资者对恶意派现的猜忌。由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也有学者提出上市公司发放股利并没有真正考虑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沈艺峰、黄娟娟(2007)认为,在一个中小股东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都有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每股收益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流通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由此推断:股改前,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甚微,上市公司在发放现金股利时几乎并没有考虑流通股股东这一因素。 2.股改后2006~2007年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2)  2)。表2显示的是股改后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表2显示:①adjustedr—squared达到了0.343,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f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也很好,durbin—watson值接近2,反映自变量并没有自相关现象。②除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现金净流量的t检验值小于2外,其余五个自变量连同常数项的t统计值都大于2,说明参数通过显著性检验,参数显著可取。③回归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都有影响,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企业规模与每股现金股利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流通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和每股现金股利呈现负相关的关系。LOcalhoST 三、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流通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股改前的正相关转为了股改后的负相关,同时参数估计值由股改前的非显著可取变为显著可取。换言之,股改前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几乎无影响;而股改后,流通股比例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且参数估计值的绝对值增大了2倍,说明股改后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更大。股改前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以及现金股利发放率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与先前一些学者提出的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和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是相吻合的。但从股改前后参数估计值的比较来看,股改后,参数估计值在减小,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程度在降低。根据股利迎合理论,以往的股利政策仅仅为了迎合大股东的需要,而不考虑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局面有所改观,这说明股改的效应开始体现。 此外,股改前后现金股利和每股收益都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这与先前一些学者得出的现金股利与当期盈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盈利波动现象突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股改前后每股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增长率与每股现金股利关系不显著。说明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并未考虑企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很浓,大部分流通股股东只想赚取买卖差价,获取资本利得,并不关心现金股利的发放,所以企业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并未考虑外部投资者是否会看好企业的成长潜力。 (二)相关建议 股权分置改革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已经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彻底解决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所有问题。因此,仍然有必要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来规范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一方面,要鼓励机构投资者,提高投资队伍素质,抑制市场过度投机现象。我国股市目前的投资者整体素质不高,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偏好资本利得,使证券市场存在投机过度的现象,造成整个市场的非理性氛围。相比之下,机构投资者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而且有经验丰富的投资团队,他们的投资更加趋向理性。换言之,机构投资者是相对理性的投资群体,他们的比例增加,市场中的理性因素增加,证券市场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波动大、缺乏连续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强、水平不稳定造成的。因此,要增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意愿,提高股利政策的稳定性,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是重要前提。
|
|
上一个论文: 关于我国市场信用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探析 下一个论文: 关于“三率”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的作用
|
|
|
看了《关于行为股利理论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析好意施惠行为的性质 [法律论文]试析“老鼠仓”行为的法律规制 [法律论文]试论“三思”吸毒行为犯罪化 [法律论文]试论使用欺骗和窃取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后使用行为 [法律论文]试论网络裸聊行为之刑法分析 [法律论文]试析根据足迹分析行为人的人身特点 [法律论文]试论汽车“碰瓷”行为的定性 [企业管理]企业中层管理者沉默行为研究 [法律论文]试析当前非法集资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法律论文]试论德国民法中的物权行为理论及其实践价值之探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