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因子分析 |
|
|
提要本文选取9个相关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以1990~2009年城乡一体化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南城乡一体化水平发展演变和发展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因子分析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和乡村在区域分工中的功能演变,人力、技术、资本和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优化配置,使产业间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非均衡发展及思想意识差距。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全面和谐发展。具体到河南,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城乡一体化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是要在适宜的经济格局上,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农村的文化、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事业接近城市水平;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公平合理的社会管理体制,彻底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河南城乡一体发展水平,对于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构建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标体系设计和数据选取 城乡一体化涉及经济社会、人类生活、生态空间等相互影响的各个方面,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城乡发展的诸多方面,包括经济、社会、人口、空间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到研究条件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根据科学、全面和目的性原则,以能够反映城乡一体化的真实水平,又能体现城乡一体化动态进程,结合河南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1990年到2009年的数据,就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研究。localhOsT为保证指标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可比性,优先选择信息量大、特征敏感型的9个比值形式的结构性指标:非农产值与农业产值比(x1)、城市就业人口与农村就业人口比(x2)、人口城镇化率(x3)、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x4)、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度(x5)、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x6)、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差异度(x7)、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比(x8)、二元对比系数(x9)。 二、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因子分析 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上述指标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发现,kmo值为0.725,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小于0.5,拒绝原假设,认为适宜于因子分析。 为了消除因数据类型不同而带来的分析误差,使数据无量纲化,利用软件spss16.0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降维因子分析法得到因子特征值及其贡献率。本文选择前三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4.843、2.064和1.29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101%,说明前三个因子基本包括了全部指标绝大部分的信息,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所有指标。因此,提取前三个因子就能较好地解释全部变量信息。 将因子载荷矩阵除以系数i为第i个特征值,i=1,2,3),得到各公因子的线型表达式的主成分系数和原始指标的标准化值,如表1所示。(表1) 根据分析,可以计算每个观测量的各因子得分数f1、f2和f3: f1=0.404zx1-0.335zx2+0.393zx3-0.173zx4+0.364zx5+0.369zx6+0.340zx7-0.148zx8+0.368zx8 f2=0.236zx1+0.366zx2+0.191zx3+0.520zx4+0.265zx5-0.247zx6+0.433zx7+0.408zx8-0.135zx8 f3=-0.167zx1+0.227zx2-0.331zx3-0.251zx4+0.283zx5+0.349zx6-0.116zx7+0.636zx8+0.358zx8 根据各主成分系数(利用spss16.0处理后主成分得分矩阵)及他们的方差贡献率构建综合得分函数: f=w1f1+w2f2+w3f3 w1、w2、w3分别表示第一至第三主成分的权重,等于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除以方差累积贡献率。计算出权重的数值分别为:0.591、0.299、0.158。把各个主成分权重和得分代入综合评价函数得出河南各年的城乡一体化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表2) 三、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基本判断 (一)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水平发展演变。根据河南省各年统计数据得出1990~2009年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二元对比系数,与上文中主成分分析得出的城乡一体水平共同绘制图1。可以看出,河南城市化水平一直呈平稳上升趋势,自1995年后,城市化速度加快,并在2004年城市化水平指标达到28.9%以上,河南省开始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和城乡一体化水平系数波动较大,说明河南省二元经济结构演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波动较大。结合三个指标的数据演变和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本课题将河南省1990~2009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图1) 1、第一阶段,从1990年至1993年。二元对比系数从0.237降到0.168,二元经济结构大幅度恶化,但是由于城市化水平上升态势略微加速,河南城乡一体化水平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阶段,得分从-2.340升到0.173。在此阶段,由于国家对“三农”的优惠政策对于农业和农民的促进作用较小,农村经济体制没有大的变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徘徊阶段,城市不能有效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城市化速度放缓,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大幅下降。而各地工业迅速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先抑后扬的作用下,工业化率急剧上升。河南二元对比系数大幅上升在大幅变动中恶化,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但在这一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工业的迅速发展,河南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得到初期的发展,城市聚集和辐射作用大大促进了城乡一体化水平。 2、第二阶段,从1 [1] [2]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策略 下一个论文: 河北省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
|
|
|
看了《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因子分析》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村庄社区化管理之法治视角 [免费范文]党报策划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浅论—以河南日报“ [经济论文]低碳视角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的发展路径 [经济论文]试析河南南阳玉雕经济发展 [今日更新]省级《河南科技》杂志简介及征稿启事_中国知网收 [今日更新]河南沧州元宵节习俗介绍 [今日更新]河南大学与河南师范教育 [今日更新]如何完善城乡环境保护规划策略 [经济论文]服务业发展与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经济论文]“三农”视角下云南省城乡金融统筹发展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