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法律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受贿犯罪未遂与既遂的基本问题           
论受贿犯罪未遂与既遂的基本问题

摘要:受贿罪是职务犯罪中常见的、多发的一种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财物,进行权钱交易的犯罪,其实质反映了权力和金钱之间的对价关系。当前,这种犯罪给我国反腐倡廉、严惩腐败的工作造成了很大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成为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区分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更对打击该犯罪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受贿罪;既遂;未遂

一、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界定的标准
受贿罪是一种故意犯罪,与其他故意犯罪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对其产生的不同作用,完成犯罪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而出现了既遂、未遂等犯罪形态。刑法理论上,以犯罪人的行为是否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来区分行为的既遂和未遂,既遂犯是犯罪的完成形态,未遂犯是面对自己无法克服的阻力,被迫停止犯罪或者使得犯罪未能够完成。
按照我国刑法学理论的通说,犯罪既遂是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各别具体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的犯罪形态。犯罪构成要件是否齐备是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唯一标准。犯罪未遂是行为人处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止犯罪或者使得犯罪未能够完成。对于导致行为人未遂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仅指客观情况的意外变化,有的学者认为还包括有碍犯罪既遂的主观因素。笔者认为一般可以将“意志以外的原因”定位在与行为人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志相违背的界限上。
受贿罪的一般构成要件可以分析为若干方面:首先,受贿罪在客观上基本要求:本罪的犯罪对象是财物,但不应狭隘地理解为现金、具体物品,而应看其是否含有财产或其他利益成分。LOcaLHosT这种利益既可以当即实现,也可以在将来实现,因此,作为受贿罪犯罪对象的财物,必须是具有物质性利益的,并以客观形态存在的一切财物。另外,对受贿人而言,其所追逐利益的着眼点,既可以是该财物的价值,也可以是该财物的使用价值。其次,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权钱交易的行为。最后,受贿罪在主观上是故意实施的利用职务行为与收取贿赂交易的故意行为[1]695-696。
二、受贿罪既遂与未遂标准的学理判断
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一般都认为,受贿罪存在未遂的犯罪形态,但由于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较为复杂,对于该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划分标准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有若干不同的理解,总体来说存在下列观点。
(一)承诺说
收受财物型行为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索取财物型行为人完成索取财物的行为,是区分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在收受贿赂的形式下,只要受贿人作出利用其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而收受他人贿赂的承诺时,即构成受贿既遂;在索取贿赂的形式下,完成索贿行为即为既遂。其主要理由是:行为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或实施向他人索取财物的行为,均侵犯了受贿罪的客体,破坏国家的廉政制度。
(二)实际受贿说[1]695-696
行为人收受了他人财物或索取了他人财物是区分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以受贿人是否实际收受贿赂作为区分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只要受贿人收了行贿人的财物,无论其是否为他人谋取了利益,均构成受贿罪既遂;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收受行贿人财物的,属于未遂。
(三)谋取利益说
行为人是否为他人谋取了利益是区分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只要受贿人为他人谋取了私利,无论其是否已经索取到他人的财物或收受了他人的财物,均构成受贿罪的既遂;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才构成受贿罪的未遂。
上述观点主要是基于对受贿罪构成要件的不同理解而形成的不同看法,这几种观点均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承诺说以受贿罪侵犯的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作为理论根据,单纯地以承诺受贿行为的法律属性为出发点,去探求受贿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这种做法显然无视受贿罪的客观方面的基本要求。受贿罪存在收受贿赂和索取贿赂两种形态,其客观方面表现为收受、索取贿赂和为他人谋取利益。而这里的为他人谋取利益只要求行为人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真实意思表示即可。如果行为人先承诺,承诺以后未来得及收受贿赂就案发,这种情况完全符合犯罪未遂的特征。把承诺行为作为受贿罪的既遂处理,显然有些严格。其次,收受行为标准说或称贿赂取得标准说的结论没有什么问题,但其论证过程中所阐述的理由值得商榷。中国刑法理论对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主要有犯罪目的说、犯罪结果说、犯罪构成说三种观点,其中犯罪构成说为通说。以行为人的目的是否实现为根据来论证受贿罪的既遂与未遂标准,显然失当。再次,谋取利益说以受贿人是否为行贿人谋取了利益作为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之所以不妥,是因为“谋取利益”并不属于该罪完备的标志。受贿人为行贿人谋取了利益,但尚未收到财物,不能认定为犯罪既遂。受贿人基于受贿的犯罪故意,已收到了贿赂,认定为犯罪既遂,但尚未开始实际实施为行贿人谋利益的行为,如果对这些案件以是否为行贿人谋取了利益为标准来区分既遂与未遂,就会违背犯罪既遂与未遂划分的原则和受贿罪犯罪构成要件的要求[2]。
三、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综合标准
根据刑法第383、385、386条的规定,受贿罪有基本犯和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加重犯之分。前述观点均忽视了我国刑法关于加重构成无未遂的基本理论[2]。所谓基本犯,是指仅具备某一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而适用该罪一般刑罚幅度的犯罪。关于无加重情节的受贿罪基本犯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笔者认为应当采取我国刑法学界绝大多数学者所赞成的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主张以是否收到贿赂作为区分受贿罪基本犯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从刑法理论来看,这种观点坚持了区分犯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是否齐备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理论。区分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是受贿罪是否得逞。而受贿罪是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论受贿犯罪未遂与既遂的基本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受贿罪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比较与思
    [法律论文]简析如何运用证据公诉当前受贿犯罪
    [免费范文]简析如何运用证据公诉当前受贿犯罪
    [法律论文]质疑“为他人谋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存在
    [今日更新]论受贿犯罪未遂与既遂的基本问题
    [法律论文]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法律适用探讨
    [法律论文]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探析
    [今日更新]论析我国受贿罪立法完善的几个问题
    [法律论文]论析我国受贿罪立法完善的几个问题
    [法律论文]刍议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以罪状中的“为他人谋取

    法律论文
    普通论文论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
    普通论文质疑经济犯罪司法解释之共犯规定
    普通论文论析我国反补贴案件的司法审查制
    普通论文网络舆论与职务犯罪侦查的新途径
    普通论文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制度探析
    普通论文浅析中国夫妻财产制度的现状和完
    普通论文试论动产浮动抵押担保的风险及防
    普通论文关于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思考
    普通论文城市妇女犯罪心理及预防研究
    普通论文论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最终责任份
    普通论文关于存续的一人公司探析
    普通论文夫妻约定财产制的不足与对策
    论文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办公室内外爆笑冷笑话5则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如何提高自主事业单位市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小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求职成功精典案例析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电影分析:《圣诞夜惊魂》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深化改革实现企业档案管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试论提高技师学校礼仪教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开拓区工作汇报:依靠科技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0年春季开学校长讲话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迎国庆交通让生活更美好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09年水利水土保持站年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市“三八”红旗集体申报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车间个人实习报告范文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抓住机遇,加速推动医院建
    普通范文[个人简历]大学生毕业自传_范文
    普通范文[规章制度]饭店地毯维护及注意事项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银行行长竞聘报告
    普通演讲[主持词]慈善公益募捐晚会主持稿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2012年中学生春节趣事作文
    普通演讲[爱国演讲]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400字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引办项目签字仪式主持词
    普通演讲[婚丧致辞]新婚短信祝福
    工作范文
    普通总结[述职报告]市经贸委分工委副书记述职
    普通领导讲话[思想宣传]在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
    普通党建工会[入党相关]12月份入党申请书范文
    普通总结[调研报告]浅谈我市的文化建设
    普通总结[自我鉴定]函授市场营销毕业鉴定
    普通总结[辞职报告]麦当劳员工辞职报告范文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意见
    普通总结[述职报告]驻村挂职干部述职报告范文
    普通汇报体会[心得体会]党员教师心得体会
    普通汇报体会[征文演讲]2011年5.12国际护士节演讲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党务工作先进经验材料—记
    普通公文方案[企划方案]住宿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