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免费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大力拓展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途径,使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与拓展,已成为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

全面审视构建和谐社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

社会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的提出,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核心价值目标的确立,但这种价值目标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并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则取决于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发挥得如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具体来说,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动摇。LOcALHost同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二是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应注重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三是在舆论引导上,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赋予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以新的时代内容。舆论引导讲求喜闻乐见、入心入脑,舆论监督着力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努力营造“人心顺、士气高、干劲足”的良好舆论氛围。

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途径提出了新要求。好的方法可以充分有效地展现意识形态内容的科学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凝聚力。经过长期努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但也必须看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因此,应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以往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增强亲和力与渗透力。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意识形态工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新机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新方式;紧密结合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根据人们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探索运用高新技术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手段,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思想舆论阵地。

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

意识形态工作有其特定的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着重从三个方面来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

在为确立社会和谐理念提供理论支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表现在*、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增强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而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信心。因此,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开辟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为协调多元利益关系提供整合机制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它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进行舆论引导,使人们对一些问题形成共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理性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先进文化的正确轨道上来。

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秩序保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与方法的创新,既可以充分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内涵与目标导向,又可以有效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应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新形式和新方法,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当前,尤其要充分利用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各种信息传播平台,丰富和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及领域,进一步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应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统一起来,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使意识形态建设富于创造性

创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使意识形态工作富于创造性。

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同于其他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根本特征,就在于它能够正确地反映和说明客观事物的本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进一步构建初查常态化刍议
    [法律论文]试论完善四项机制构建涉检信访立体办案新模式
    [法律论文]浅谈完善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法律论文]试论检察机关如何积极构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新模式
    [法律论文]浅谈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法律保障之我见
    [法律论文]试析我国构建示范诉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免费范文]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应构建数字化平台
    [经济论文]新格局下中国参与国际能源秩序构建的策略研究
    [经济论文]构建政府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
    [免费范文]如何利用数据库及ASP技术类构建多功能网站

    免费范文
    普通论文实习报告(五)
    普通论文浅谈管理审计
    普通论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制度
    普通论文体艺教研组工作总结
    普通论文开发区圣诞点灯仪式主持词
    普通论文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聚资金 助农
    普通论文领导干部培训个人学习总结
    普通论文×市国税局系统人员分布及计算机
    普通论文文体产业与新闻出版管理科科长竞
    普通论文企业文化强内涵工作情况汇报
    普通论文在“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仪
    普通论文党员心连心结对帮带受教育党性实
    论文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文化“治”不了企业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浅析中小企业倒闭的成因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社会责任对企业核心层竞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关于对会计人才评价的思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略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及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在粮食局总结表彰大会上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完善企业绩效审计的思考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0年小学生欢乐的万圣
    普通范文[零八零七]县产业科技承包实施方案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银行新春联欢晚会主持词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原创:10月在校大学生入党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报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经济局“五五”普法五年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乡镇科技助理2010年述职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0年参加“校园安全”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普通演讲[就职演说]小学教师迎世博文明先行优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庆祝建国60周年的精彩演讲
    普通演讲[赠言大全范文]送给小朋友的赠言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在全县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在全市新任副科级干部岗位
    工作范文
    普通党建工会[记要]以民为本做优医疗卫生事业
    普通领导讲话[思想宣传]有线电视调度会讲话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关于2007年*市农林渔业发展
    普通领导讲话[反腐倡廉]在电力行风监督员暨客户座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公安机关*党员“学本领、争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法院支部工作总结范文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x市电影公司2003年工作总结
    普通汇报体会[学习体会]粮食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普通汇报体会[思想汇报]2010年抗旱思想汇报范文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银行个人工作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实习报告---测控技术与仪器
    普通党建工会[三农问题]浅析乡村公共空间与基层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