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环境创造企业文化 |
|
|
许多人有这样的一个经验,到了国外如美国、日本或是德国,走到街上,看到当地人遵守交通标志,行路井然有序,自己也就不会乱闯;在国内,即使是外国人,原本可能有很好的习惯,也变得和我们一般勇敢,随意穿越马路。 从上述例子可看出,人的行为深受环境因素影响,有极大的可塑性和适应性,于职场中处处可看到此种情形,例如办公室窗明几净、办公桌上的文件整整齐齐,放眼望去有一种舒爽的感觉,就很少看到有人会再把桌面弄得乱七八糟;主管有活力、办公室气氛活泼,员工看起来也必然朝气蓬勃;主管严肃,规定严格,工作伙伴的行为模式通常就比较拘谨,这些气氛都会弥漫整个空间。所以反过来验证,走进一家公司,观察或接触他的员工,感受办公室气氛,八成可以猜测出这个单位主管的管理风格或办公室文化。 那么,办公室的文化如何形成?我们常会说“自然形成”,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在初期,主管一定得花费很多精神和心力去塑造环境风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酝酿,使之慢慢成型,然后每个处于此一环境的成员,耳濡目染,付诸行为,就表现出所谓的文化模式,后来再加入这个环境的每一分子,自然受到诱导,不至于表现出多大差异性,看起来似乎就是所谓的“自然形成”。 因此,当身为老板的你发出不满、提出批评时,也应该先想想,对环境塑造承担一部分责任的自己,是否尽到了责任呢?
|
|
上一个论文: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下一个论文: “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
|
|
|
看了《用环境创造企业文化》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环境利益与环境权 [法律论文]简论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完善 [法律论文]浅谈文化迁徙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系 [法律论文]试论新刑诉法环境下监所检察探究 [免费范文]试论生态文明视阈下环境法治建设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环境问题的民法应对 [法律论文]试析环境侵权问题 [免费范文]试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生态文明视阈下环境法治建设研究 [法律论文]简析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
|